悲愤是一种病-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章回体〃小说不是现代小说。
〃章回体〃小说当然不是现代小说,这用得着〃肯得鸡(基)〃来教吗?事实上,承认这一点,丝毫无损于《红楼梦》之类的古典小说的声誉。我觉得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其实,没有一个像点样子的作家会在乎哪个小说是现代的,哪个小说的古代的,也很少有什么像样的作家是为了〃现代化〃而写作的。人家也没有傻到那种程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位作家的写作肯定是失败的,因此也就是无关紧要的了。我看,倒是学者们和批评家们常常会惦记着什么〃现代性〃之类的事情。
用不用〃章回体〃来写小说,我觉得这完全是作家个人的事情,如果他觉得在艺术上有必要采取某种体,他就会这么做。如果没有必要,而硬要通过外部的某种力量来强制执行某一体式的写作,这恐怕很荒唐。
13,究竟是谁为《红楼梦》而感到自卑呢?我觉得,这似乎是你为了立论而臆造出来的一个无头冤案。纵然有个别人为此而感到自卑,恐怕也无关大局。你也犯不着拖出个《海上花列传》来帮腔,我觉得这完全是多余的。试想,如果有人连曹雪芹都看不上眼的话,又哪里会在乎你的那个什么韩邦庆呢?
14,你反对模仿〃大师〃,这是对的。但要说中国作家模仿博尔赫斯是不好的,就说他们是不好的,犯不着去贬低博尔赫斯。因为你这样说就有些自相矛盾。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换一个真正的〃大师〃,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模仿呢?
15,关于博尔赫斯,〃更进一步说,即使他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也只是针对他所从来的那个大洋彼岸的世界才是伟大的,只有那个哺育了他的世界才能将他视为圭臬……〃
你其实是在〃退一步说〃。不过,无论是〃进〃是〃退〃,这〃一步〃都是踉踉跄跄的,单是词句就能将人绊倒好几次,好在这摔不死人。但观点很呛人。既然说他〃伟大〃,又如何一过了〃大洋〃就变得〃不伟大〃了呢?要么就还是不够〃伟大〃。你坚持就说博尔赫斯〃不伟大〃不就得了吗?我们说《红楼梦》、《聊斋志异》〃伟大〃,但到了〃大洋彼岸〃的博尔赫斯那里,它们也是〃伟大〃的,博尔赫斯甚至还为此而望洋兴叹,他似乎不像你那样去计较〃大洋〃对文学之〃伟大性〃的妨害。博尔赫斯虽然眼睛瞎了,但他对文学的〃伟大〃与否,真可谓是洞若观火。如果他说出〃(曹雪芹、吴敬梓)也只是针对他所从来的那个大洋彼岸的世界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话来,他倒真是〃不伟大〃了。
16,〃新生代笔下的人物,那(这个'那'字似乎是多余的——闳按)大多是一些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被这个时代抛弃了的边缘人……〃。
这个罪名似乎很难成立。文学人物似乎未必一定要是时代的弄潮儿。阿Q难道不是被时代抛弃了的边缘人吗!贾宝玉也一样。〃对时代的茫然无措〃,恐怕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人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至少我就是这样。这也许像你所说的是〃不合时宜〃的,但却是真实的。是这样就是这样,难道说为了迎合这个时代的〃本质〃,为了使你所说的〃人民〃接纳我,为了不被这个时代抛弃,我就要说谎话吗?就要装作很能理解这个时代吗?就要无条件地接受这个时代的一切吗?与其这样,不如就让这个时代抛弃我好了!再则,要求一个文学人物有〃坚定的信念〃,以便〃抵抗这个时代〃,这种梦想是不是过于虚幻了呢?即使有了这样一个文学形象(这也没什么希奇的,我们曾经有过很多,现在依然有不少),这与〃画饼充饥〃又有什么两样?
好了,已经写得太长了,就此打住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愿意与老兄当面谈谈,争执一番,哪怕是大吵一通也无妨。我觉得,文学上的问题没有什么不可以公开谈论的,所以,我愿意将此信公诸于众。由于你我是朋友,我也就不客气,实话实说(在上次见面聊天的时候,你就坚决地主张知识分子应该〃说实话〃)。况且,本着〃精神平等、自由论争〃的原则,也没有什么可客气的。言辞间若有得罪之处,则请鉴谅。
此致。祝
一切都好!
张闳
2000。3。18。
张闳:
你好。感谢来信。我想就几个问题解释一下我的观点。
一、启蒙,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客观人本主义思路,这个思路相信理性,坚持科学和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相信人类可以整体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来认识世界,把握自身,通过把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获得自由,主张人类通过总体革命获得类解放,将人类的自由和对客观世界的规律的发现和遵循联系起来;五四以及80年代初期的启蒙思潮基本上坚持了这一思路。而在这一思路的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思路,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观人本主义思潮,它反对客观人本主义者忽略个体价值、感性存在,反对将人的本质定义为理性,而对人的官能化、非理性化报以肯定,将思想基点从国家、民族、集团的解放转化到真正个体生命的解放上来,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生命本体欲望和激情;在中国,这是80年代后期新启蒙思潮所坚持的路线。自〃文化寻根〃以来的先锋小说,其思想基点基本上立足于主观人本主义思路的,因而,我认为他们依然可以划归于启蒙思潮之中。先锋小说在中国是启蒙的延续而不是启蒙的终结。这我们可以从苏童、莫言等先锋作家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张扬中可以看出来。在文学上,结束了启蒙的是新生代小说,新生代小说基本上放弃了关于〃人的本质〃以及解放的启蒙主义大叙事,而代之以一种无深度、无目的的后现代主义的小叙事――形成了一股写私人生活经验、写小人物生存状态,重视身体性、当下性的写作潮流。
另外,我感到你可能对〃先锋文学〃概念仅仅做了形式角度的理解。这是片面的,在中国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文学本体论者――特别是将形式看成文学本体,不仅仅对于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对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都是不现实的。从这个角度说,80年代〃回归文学本体〃的口号,现在看来是极其虚妄的,从历史的角度回头看,也是不成功的。以前我也曾经认为,文学有一个纯粹的本体,这个本体可以是语言,可以是形式等等,就是不应该是政治,现在看来,我那个时候是错误的。
二、我依然坚持新生代作家存在〃生活资源〃以及〃写作资源〃的双重问题。〃生活资源〃谈的是作家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个别性问题。因为当代作家的日益知识分子化,在城市生活中的边缘化,和农民生活、工人生活、军旅生活甚至和城市市民生活的隔绝,他们正丧失和民间生活资源的联系,这是生活资源的枯竭。当然,从理论上说,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的写作资源是不受其生活资源的限制的,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同情心将帮助他越过自己的生活,在和大众结合起来,但是,新生代作家中并没有诞生这样的人物,而是相反,我看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正以中产阶级趣味粉饰着生活,他们在〃布老虎〃这种为大众提供玩偶的书商们(――想一想〃布老虎〃玩偶这个名字,这类书商只为买得起他们因为高额利润的需要而定价过高的小说书的城市中产阶级服务)的操纵下制造着中产阶级生活的假象。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作为一个作家的职责。
所谓〃土生土长的生活〃之说,我只是用它来强调中国作家应当表现中国当下生活的真实面目,而不是用他们幻想的甚至捏造的生活〃假〃、〃大〃、〃空〃的生活来粉饰、代替甚至抹煞当下生活的真实面目。这种东西我们在文革文学中见得太多了,我们应当警觉。
现在的问题是,新生代作家其作品反映生活的面已经太窄,他们大多沉溺于对城市中知识分子多余人的狭窄的生活境遇以及相应的趣味,这已经构成了对绝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遮蔽,甚至粉饰。
三、关于你提出的第7点,我完全同意。中国当代城市生活并没有西方化,中国当代城市生活也不是〃麦当劳〃、〃肯德基〃的天下,但是在某些新生代〃另类〃作家笔下,它却是这样被渲染的。本来〃中产阶级的生活〃并无可耻之处,甚至它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理想生活的样板之一。但是,中国的中产阶层是没有任何政治诉求的、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的中产阶层。他们是怎样富起来的,富起来之后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这只要看一看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问题》就可以知道了。我曾经渴望一个强大的中产阶层在中国出现。但是,现在我是失望的,他们更倾向于自私自利,他们更软弱,和他们压抑他们的力量妥协甚至媾合,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下层人民的地位。
四、我在想我的那篇文章有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将个别现象夸大了;二是将信念、殉道等价值系统看得太绝对;三是有些概念把握得不好。但是;当代文学正在一步一步地丧失它应有的〃自由〃、〃人性〃以及〃信念〃,压力是双重的;过去我主要看到了来自体制的压力。现在;我更看到了来自我们自身内部的压力;我们内心深处的做一个有钱人的冲动;做城市中产阶级的冲动;和书商们的金钱主义结合起来了。――从这个角度讲;扼住了我们的咽喉的更是我们自己。我们很容易在这种内在的压力面前妥协。进而;我感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缺陷――体制只是个外因;更多的是内因。
葛红兵
3月27日
《五四文学审美精神与现代文学中国》后记
这个集子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纪念,也是一种惜别。回首往事,当初大学本科毕业被迫到一个中等学校工作,其时压抑的心境已经模糊,没有痛楚,但是伤痕依旧,当时〃抵抗〃的决心也依旧:是现代文学给了我抵抗命运的力量。现在我已经在这个专业方向蹒跚行走了7年,虽然目前我的方向已经转到当代文化思想、文学思潮的研究,但是我还是决定出一本现代文学方面的集子,将它献给我的两位导师。也和我的学生时代告别,和一种经历,一种心境,一种已逝的理想告别。
收入本集的论文都是现代文学内容的。照理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应是我的〃专业〃,但是硕博连读以来我似乎不是和它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这种状况我曾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也想改变它,许志英老师曾经对我做过多次警告,希望我回到〃专业〃的轨道上来。我的硕士导师曾华鹏、博士导师许志英先生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最杰出的专家,他们给了我无数的教导,希望我在〃专业〃方向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学者。但是,我的书橱里〃专业〃书的份量还是越来越小,我的文章中〃专业〃论文的比重还是越来越轻,为此我常常感到愧对两位先生。
也许我是一个只能做〃志业〃,而不能做〃专业〃的人。7年前大本毕业的我,处于只有职业而没有〃专业〃的状况,为了寻找〃专业〃我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一个毫无背景的人要和一个庞大的体制搏斗:它使我身心俱损。然而一旦我拥有了〃专业〃我又发现我需要的实际是〃志业〃。曾经因为〃举业〃而选择上大学,曾经因为〃专业〃选择硕博连读,现在为了〃志业〃我将选择什么?
我很喜欢西蒙·波娃的一句话:〃我将埋身于抵抗之中〃。我愿自己是一个〃思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学者〃。我不能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无动于衷,我不能用冷漠的平静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我来自平民,我知道平民的意愿,知道一个平民在这个世界生活着的种种感受:我的学术姿态来源于此,它决定了一切。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我一事无成。我的一个很聪明的朋友,他的思想力远在我之上却放弃了理论工作。我很理解他的选择,汉语言思想本身积贫积弱,更无谈林林总总人为的钳制。
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强迫症的,明知道不可能,明知道无意义但是依然去做,而我或许是那种强迫症更利害的那种人。常常,我能看到我的身体,它在这个世界瘦削地疲倦地走着,在这个世界上忙忙碌碌,总是好象要奔向某个目的地。我知道它没有最终的目的,它的终极之地将只是一只小小的黑色的盒子。可是我不能告诉它,我不能让它停下来──我的身体,就象大地不能没有植物一样它不能没有理想,它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它,我只能回报以理想,在一个现实主义者的眼中我的理想也许微不足道,但我将和我的身体一起坚持这微不足道之物,因为它是我们最重要的共同点。
葛红兵
1998年春
于南京汉中门寓所
《颓废者及其对立物》后记
出版社要求我为这本书写一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