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易中天品三国 >

第34章

易中天品三国-第34章

小说: 易中天品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点,这场战争是谁的?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这场战争原本是曹刘之争,就是曹操他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夺荆州、伐刘表、灭刘备,所以《三国志》的《武帝纪》的记载都是“公至江陵征刘备”“公至赤壁与备战”,按照《三国志?武帝纪》的这个说法,曹操这个战争的目的先是为了夺荆州,荆州拿下来以后再继续顺江东下,就是打刘备的,不关孙权的事,孙权是被拖下水的。这个有很多历史学家都在讲这个话,而且还有历史学家提出来,包括吕思勉先生都提出来,说想不通孙权为什么去趟这个混水,为什么被拖下水。那么不关心孙权的事情,孙权怎么会马上就表态呢?有人说这就是诸葛亮这句话激的,我们刘豫州如何守义不辱等等,这个就是太小儿科了,把战争当做儿戏了,把历史当做小说了,没错,孙权和孙悟空都姓孙,但是孙权不是孙悟空,不会一激他就跳起来,孙权这个时候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是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了,你想孙权十八九岁的时候,鲁肃要劝他称帝,他怎么说的?哎呀,非所及也,他那个时候就会打哈哈,打官腔了,他怎么可能中你的激将法的计?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投降曹操还是对抗曹操这个问题上,江东集团内部是有很有激烈的斗争的。这个有大量的材料可以证明,也就是说在江东集团存在着一个势力很大的,我们叫它投降派也好,叫它降曹派也好,叫它鸽派也好,叫它主和派也好,反正是确实存在这么一个力量,这个力量不可能是诸葛亮来了以后才冒出来的,他们早就存在了,而且江东集团也不可能是诸葛亮来了以后才关注到荆州的势态,他应该是早就关注了,所以才有孙权派鲁肃到当阳去见刘备这样一件事情,就说明他们早就在关注这个形势的发展了。于是不同的意见应该也是早就形成了,那么在这样意见分歧的情况下,以孙权这样一个会做领导的人,他怎么可能不和家里人先商量好了,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仅凭一个陌生人,原来敌对集团的,明明自己打败仗来求援的这么一个人这么慷慨陈辞一番,他就表态了,这个逻辑上讲不通的。
第三点,孙权最后为什么要决定联合刘备抗曹操,要来帮刘备这一把呢?难道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是李逵、那是武松、那是鲁智深,那不是孙权,孙权不是江湖好汉。再说了,孙权和刘备也不是哥们儿,他干吗来打这个抱不平,他是政治利益所使然,他是算账的结果,他把账算清楚了的。而这个时候孙权为什么犹豫不决?我们前面讲过了,当时曹操往南一出兵,孙权马上就派鲁肃去找刘备,当时就是决定要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的,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犹豫了呢?因为他有一些账算不清楚,哪些账算不清楚呢?我们来帮他算它一算,第一,论亲疏,孙权跟曹操亲,跟刘备疏。孙权和曹操是姻亲,是亲家,这个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权的侄女,这个辈分有点乱,但是他们确实是儿女亲家;跟刘备呢,八杆子打不着,非亲非故。第二,论强弱,不要论了,明摆着的,谁强谁弱。论情感,孙权对曹操是又怕又恨又不敢得罪;刘备呢,不关他死活,没情感。但是曹操把手伸到荆州来,孙权是不高兴的,因为荆州这个地方是他孙权想要的,而且如果一旦刘备被曹操灭了,孙权会感到威胁,这个也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贸然地帮助刘备那就等于和曹操翻脸,曹操也是得罪不起的,也是要给自己惹来麻烦的,那么现在账是个什么样的账呢?帮助刘备引火烧身,不帮刘备助纣为虐,反过来也一样,不帮刘备唇亡齿寒,帮助刘备养虎遗患,因为刘备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你这回帮了他,他难道将来就不打你的主意,他羽翼丰满了以后,你以为他是那么好玩的吗?所以孙权犹豫,他算过来算过去他这个账算不清楚,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中立了。也不行,你想当年曹操跟袁绍打仗的时候,刘表就守中立,最后怎么样呢?曹操把袁家灭了以后灭刘表。所以帮刘备不是,不帮刘备不是,守中立也不是,这才犹豫,这才拿捏不准,如果孙权拿捏准了,算好这个账,诸葛亮不来说他也会派鲁肃去找刘备。那么他又为什么在诸葛亮说的时候拍了这一板呢?那只有一个推论,就是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帮孙权把账算清楚了,他有了底才对诸葛亮拍了板:“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
那有人就会再问一个问题了,你说的把账算清的这个人难道就不能够是诸葛亮?不能够。为什么不能够呢?这不是水平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诸葛亮的能力、水平确实很高,但是此刻不行。是什么问题呢?是立场问题,身份问题。诸葛亮现在是什么身份?是刘备集团的使节。什么立场?刘备的立场,不是孙权的立场,当然为了维护刘备的立场,他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替孙权谋划一下,但不可能十分到位,孙权也不可能完全相信。因为在孙权要算的这个账里面还有一笔账,这就是我说不可能的第四个原因,什么呢?就是孙权的决策不但要考虑江东集团的集团利益,还要考虑他孙权的个人利益。而替孙权个人进行谋划,绝不可能是诸葛亮,因为他是另一个集团派来的使节。如果这个时候诸葛亮没出山,他不是刘备的人,他还隐居在隆中,这个时候他飘然来到江东说一番话,那个可能起作用,他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是能起作用的,但他已经是局中人了,这个身份改不了。而设身处地贴心贴肺地替孙权谋划的,只可能是孙权自己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必须非常清楚孙权的心思,能够和孙权达到心照不宣的默契,那么这个人他是谁呢?请看下集——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二十二)力挽狂澜
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无疑是他外交活动中精彩的一笔。而孙权最后做出决定,还是他的根本利益所使,作为刘备集团的代言人,诸葛亮显然不可能代表孙权集团的利益。那么,是谁从根本利益的角度为孙权进行分析,从而使孙权下定了决心联合刘备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力挽狂澜。
诸葛亮出使东吴,充分地展示了自己杰出的外交才能;孙权审时度势,决定联刘抗曹。然而孙权原本是十分犹豫的,因为他降曹丕是,联刘不是,守中立也不是。那么孙权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呢?是诸葛亮说服了孙权,还是另有他人?如果另有他人,这个人又是用了什么办法去说服他?真正打动了孙权的,又究竟是什么呢?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孙权决策的背后故事。《易中天品三国》之“力挽狂澜”正在播出,敬请关注。
易中天:
上一集我们讲到,孙权最后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是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掂量以后做出的决定,而能够帮助孙权算清这笔帐的人不可能是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不是没帮孙权算账?也不是,诸葛亮是帮孙权算了账的,而且诸葛亮在说服孙权的时候使用的办法也是算账。诸葛亮帮孙权算了三笔帐:第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难临头最忌犹豫,你不能犹豫不决,你不能狐疑观望,犹豫不决和狐疑观望的结果是“祸至无日矣”,这是第一笔帐。第二笔账,诸葛亮告诉孙权,将军人多势众,刘豫州尚有余威。如果贵我两方联合起来,破操必矣,一定能打败曹操。这个账具体怎么算的我们在下一集还要讲。那么第三笔帐呢,是如果我们打败了曹操会怎么样呢?鼎力的形势就形成了。他的原话是:“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那我们就能造成一个三国鼎立,或者说三分天下的这样一个形势,这对于贵我两方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说诸葛亮是算了账的。
但是这个账呢,没算完;或者说,还算得并不十分到位;或者说,这个算法它还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诸葛亮算的第一笔账,就是你现在不能观望狐疑,你必须在两种选择当中做出决断。那既然是这样的话,你就要把这两种选择的好处、坏处都把它说透了。哪两种选择呢?一个是对抗,一个是投降,对抗的好处诸葛亮把它算清楚了,投降呢?没说,如果孙权投降有好处,或者说孙权投降曹操的好处大于对抗曹操的好处,那么为什么不呢?这个他没讲。第二,对抗曹操也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打赢了,一种是打败了,打赢了的好处诸葛亮说了,是什么呢?“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打败了呢?打败了会怎么样呢?也没讲。这就等于跟一个人说,哥们儿,咱抢银行去,只要抢成功了一辈子都花不完这个钱!逮住了呢?他不说,警察真来逮你,他不管,有这么帮人出主意的吗?但这个呢,不能说是诸葛亮能力和水平有问题,兵马未动先想败局,这是任何一个军事家都懂得道理,诸葛亮不会不懂,就是我们现在一些企业家也懂,你要做一笔生意你不能想我做成了以后我赚多少,你得想想我做亏了以后我赔多少。所以我的主张就是向来跟人家决策的时候你一定要朝坏处说,就是你这个事情做了以后最坏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心理上还能够承受,那你就可以拍板,撑死了我不过如此如此嘛,不过怎么样怎么样嘛,我不在乎我就干了。这个道理他不会不懂。第二个,替人谋划要把话说透,这个道理他也不会不懂。
那么为什么不说?因为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曹操的军队已经开过来了,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不联合孙权,刘备集团是死路一条。何况诸葛亮初出茅庐,寸功未立,什么火烧新野,什么火烧博望,那是罗贯中帮他烧的,这个时候就个人而言也必须立下这初出茅庐第一功;何况如果不能够说服孙权,对不起刘备的三顾茅庐啊。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策略上,他只能够紧紧地把孙权抓住,只能这么说。
但你说孙权他心里就不明白?这也说不过去。我都想到了这些问题,孙权想不到?孙权智商应该比我高啊,那么我们就要问,孙权他为什么不问呢?那也只能有一个结论,就是在此之前已经先有人把这个账给孙权算清楚了,孙权有了底了,不必问。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画话音]诸葛亮的一面之词避重就轻,明显代表着刘备集团的利益,孙权不是不明白,但是他还是决定联刘抗曹,这让人觉得有点奇怪,孙权为什么如此呢?政治家在做决策的时候,首先是从自己集团的利益出发。而孙权集团有着和刘备集团不同的政治利益,诸葛亮代表了刘备集团的利益,他只为孙权算清了联盟帐,那么究竟是谁为孙权算清了另一笔帐,真正促使孙权做出决定呢?
鲁肃,为什么是鲁肃呢?因为鲁肃是江东集团政治路线和政治战略的设计师。看过《隆中对策》这一集的观众朋友们都还记得,鲁肃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就有一个东吴版的“隆中对”,鲁肃在这个东吴版的“隆中对”里面提出来的战略是保江东而观成败,先三分而后一统,这是他给孙权做的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三步:第一步,保住江东集团的既得利益,这是你的根据地你不能丢了;第二步,夺取荆州和益州,和曹操划江而治;第三步,在适当的时候北伐,一统天下,称王称帝。所以鲁肃对于江东集团未来的发展是有一个成套的这样一个想法。那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鲁肃才主张孙刘联盟。因为鲁肃的这个战略规划的实现有一个前提,就是荆州必须在刘表的手上,因为鲁肃的三分是孙权、刘表、曹操,但是刘表死了啊,刘表死,荆州不是落在刘备的手上就是落在曹操的手上,所以鲁肃这才急了,才亲自跑到当阳去见刘备。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和刘备如果不能够形成联盟,诸葛亮着急,鲁肃他也着急,他甚至更着急。
那么妙在什么地方呢?历史有时候是很好玩儿的,它好玩在什么地方呢?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曹操莫名其妙地写来了一封信,帮了鲁肃的大忙。曹操这封信怎么写的呢?曹操这封信是写给孙权的,他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他说近来老夫奉皇上和朝廷的命令来讨伐那些有罪的人,老夫的军旗往南方一指,刘琮那小子就把自个儿的手捆起来了,投降了。“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现在老夫又整治了八十万水军,准备和孙权孙将军您在您待的那个地方打打猎。好大的口气,据史书的记载,这封信送到江东的时候几乎是所有人都大惊失色。曹操的这封信是本案的一个关键,因为它是这个事件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我们知道曹操顺江东下是打刘备的,但是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