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司马懿吃三国 >

第138章

司马懿吃三国-第138章

小说: 司马懿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回去告诉五官中郎将,就说贾诩委实感激他赠玦送药之恩,日后必当重报!”

直到这时,司马懿此番贾府之行才取得了圆满成功。他心里松了一口大气,连连点头称是,便知趣地站起身来,准备告辞而去。

第3卷 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 第23章 魏太子之争 第160节 魏宫立嗣的主导者

“慢着!”贾诩请他坐了下来,自己也坐回到床上,悠悠说道,“老夫还想和司马公子聊几句题外之话,司马公子应该不会拒绝吧?”司马懿连忙摇了摇头,道:“能聆听贾大夫的指点,司马懿倍感荣幸。”

贾诩微微笑了一笑,道:“今日你我此室中之言,只会出入你我二人之口耳,绝不会为第三人所知。因此老夫想与你畅谈一番,你我均不必拘束,也可放下心来,就当是两个谋士讨论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吧!”司马懿点了点头,道:“就请贾大夫发言指教,小生洗耳恭听。”

贾诩沉吟片刻,道:“依你之见,曹丞相近日厉兵秣马,全力准备着西征汉中,其用意何在呢?”司马懿不及多想,道:“如今蜀弱吴强,曹丞相自然是先取蜀后夺吴,以求一统四海,宇内升平。”

贾诩不置可否,慢慢说道:“关键在于曹丞相西征汉中的时机为何正巧选在这魏国公世子立嗣之时呢?司马公子对此有何高见?”

“噢……小生明白了……”司马懿若有所悟,“我以为曹丞相的心态是这样,他也许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将江山全部打下来,再稳稳当当地交给未来的世子。所以,他才这么急着西征汉中而暂时不顾立嗣之事。”

“不错。”贾诩点头说道,“所以,老夫还要静等一段时间,也就是等待曹丞相西征汉中回来之后再进言于他,劝他尽早立五官中郎将为嗣。在此期间,愿五官中郎将恢崇德度,躬行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勿授人柄,如此便可。”

“贾大夫也许还有些话未曾点明吧?”司马懿深深地笑了。贾诩脸上表情静如止水,缓缓说道:“那就请司马公子将那些话点明吧!说来让老夫听听。”

“既然如此,那小生就献丑了,请贾大夫切勿见笑。”司马懿先谦虚了几句,然后脸色一肃,话锋一转,正色说道,“其实,此番西征汉中,于曹府立嗣之事关系甚大。曹丞相若是西征失利,对五官中郎将而言,绝对是一件幸事。西征失利之后,曹丞相就不得不认真考虑,如果他在有生之年打不下这个江山,又猝然离去之后,诸子之中谁能光大他这份霸业?他的后人又能得到多少外力支持去继往开来?这个时候,像贾大夫、荀军师、崔尚书这样的贤臣名士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贾大夫、荀军师、崔尚书,你们都是鼎力支持五官中郎将的。曹丞相自然无法违逆天下名士大夫之意而强行立平原侯为世子。毕竟与整个士大夫阶层作对,曹丞相也是有心无力。”

听到这里,贾诩半闭半睁的双眼犹如闪电般闪过一道精光,在司马懿的脸上一掠便溘然而逝。他不动声色地说:“继续说下去。”

司马懿既已放开了思维,就顺着自己头脑中整理出来的思路直说了下来:“当然,如果曹丞相西征得胜,一统天下的大局已定,曹丞相就会腾出手来,有足够的余力平息立嗣之争。这个时候曹丞相像当年的光武大帝,以一己之意,废东海王而立汉明帝,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贾大夫不必过虑,曹丞相此番西征,绝无胜算。”

“何以见得?”贾诩面色平静,淡淡问道。

“依小生之见,西蜀刘备绝非小敌,文有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武有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又加之曹丞相西有韩遂、马超率羌贼而相扰,东有孙权吴师十万而相伺。曹丞相进亦是忧,退亦是忧,岂能一举而克西蜀?”司马懿侃侃而谈,“所以曹丞相西征必不能得胜。西征既无功,则五官中郎将必被立为世子矣。”

正当司马懿说得畅快淋漓之时,贾诩霍然双目一睁,目光竟似剑锋般亮利,直射而出。司马懿一惊,微微低下了头,避开他那两道劈面直刺而来的目光。

“很好,很好,司马公子识量过人,当真是后生可畏哪!”贾诩轻轻拍了拍手掌,一字一句缓缓说道,“依老夫看来,在这场曹府立嗣之争中,真正能操纵五官中郎将与平原侯二人未来命运的,不是老夫本人,也不是曹丞相,而是你——司马公子这样一位谋略奇才啊!像司马公子这样智计百出,算无遗策,就是一个平庸之人,也会被你推上世子之位的,更不用说是文武双全的五官中郎将!老夫相信,将来总有一天,司马公子的所有艰辛与努力,都一定会得到应得的回报的。”

司马懿一听此言,却是惊惶失色,拜伏在地,道:“贾大夫此言折杀小生了!吓杀小生了!小生怎敢当此言语?请贾大夫收回此言!”被别人洞察内心深处是一件极可怕的事,虽然贾诩言语之中还并未真正触及司马懿内心最深最深的真实,却已让他的背心为之沁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冷汗。贾诩见他被自己几句话吓成那样,却有些意外,也急忙站起身来,扶起了司马懿,笑道:“老夫一段戏言,司马公子不必在意。老夫向司马公子赔礼道歉便是!”司马懿听罢,这才惊魂未定地坐了下来,连称不敢。

看着司马懿这一番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惊慌异常的表情与举动,贾诩一边温言软语地抚慰着他,一边却在心底暗暗思索起来。这个司马懿如此之深地介入到这场立嗣之争中,又如此卖力地扶持五官中郎将,真的是像他这时自我辩解的那样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家族利益吗?又或许是想推举一个便于自己操控的人出来站到至高无上的前台上去,而自己却可以隐在幕后大显神通,当魏国未来真正的主宰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司马懿就太可怕了。他真的有这样大的本事吗?贾诩一念及此,竟不敢再沿着这条思路往更深处追想下去。还是“自扫门前雪”才是上上之策啊!他在心底深深一叹。别人的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第3卷 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 第24章 暗通贾诩,助曹丕上位 第161节 杀招

三个月后,西征汉中的曹丞相果然无功而返。而西征的失利,也给曹丞相长期积累起来的功勋和威望,蒙上一层阴影。效忠汉室的一些臣子简直是幸灾乐祸,更有甚者,极个别的天子“死党”还表现出了蠢蠢欲动之态。

然而,对这一切洞若观火的曹丞相却在心底涌起了复复杂杂的感慨。说实话,曹丞相自认为自己对汉室已经仁至义尽了。想当年,汉献帝在董卓余党、西凉匪首李傕和郭汜手中颠沛流离,朝不保夕,而四方诸侯个个作壁上观,只等着大汉王朝就此寿终正寝。是他——曹操,果断出兵迎献帝而至许都,将他从生与死的边缘上拯救出来,给了他作为一位天子应有的一切尊荣。然而,献帝和他那帮老臣一到了安全地带,自己却不安分起来,不甘于大权旁落,要搞复辟了。先是名士孔融跳出来反对曹操专权,后是马腾父子、韦晃、金袆之流在暗地里兴兵作乱,简直让曹操一日不得安宁。没办法,曹操只得以霹雳手段消灭了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谁曾想到,“挟”来“挟”去,这个“天子”到最后竟成了一柄“双刃剑”,极其难“挟”。曹操也只得硬着头皮坚持到底了。他在自己的诗词中讲:“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就是对汉室君臣的安抚与表态。然而,时势所逼,他已骑虎难下,早已无法罢手了。看一看前汉权臣霍光的下场,曹操怎能不引以为戒?代汉自立,这是他和他的家族唯一的选择。只不过,他和他的家族须得宅心仁厚,留给汉室刘氏百里之地,一族之安便可。毕竟曹操将自己的女儿曹节嫁给了献帝为皇后,曹刘两族还存在着姻亲关系的,何必搞得那么刀光剑影。

曹操想到这里,不禁深深叹了口气。如今刘备、孙权皆已坐大,各据一隅,拥兵自重,而自己帐下诸将均非此二寇之敌。自己亦已年逾六旬,老之将至,意图振作而起威加四海,却又日渐力不从心。但魏室基业尚未彻底夯实,而立嗣之争又起,弄得自己是左支右绌。本想此番西征汉中一举功成,却不料天不从人愿,实在是可嗟可叹!看来对自己身后之事不得不抓紧了结,免留后患,否则一旦猝变骤起,无以应对。

这日,他正站在相府玉镜湖畔独自思忖之间,却见得王夫人含笑缓步而来,便迎上前去,问道:“卿何事来见本相?干儿呢?”

“臣妾怕丞相公务太累,便过来陪丞相散散心。”王夫人微笑着说道,“干儿由五官中郎将带出去狩猎了。五官中郎将对兄弟的情谊可真深呐!丞相征讨西蜀之时,五官中郎将留守许都,只要一有空就来为干儿授课讲习,极为用心。臣妾以为,五官中郎将对兄弟们的殷殷关切之情,怕是丞相也有所不及。”

曹操捋了捋颔下长须,赞许地点了点头:“本相长年征战在外,丕儿留守在内,身为兄长,自然应当尽到长兄育弟之责。丕儿能这样尽心尽力善待诸弟,是我曹家之幸啊!植儿呢?也常来府中抚训诸弟吗?”

王夫人淡淡说道:“平原侯酷爱文学,闲暇之时常与那些文人雅士出外交游,平日里倒是难得到相府中与诸弟一聚。干儿其实很盼望这位三哥教一教他吟诗作赋,只可惜平原侯似乎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来一下。”

“哦?”曹操听罢,眉头不禁微微一皱,却也没再追问什么。正在这时,一名侍婢前来报道:“太中大夫贾诩大人求见丞相。”

曹操思忖片刻,道:“有请贾大夫到相府议事厅内稍等片刻,本相即刻赶去相见。”侍婢应声而退。他转过头来,对王夫人致以歉意的一笑:“夫人,你看,本相又没时间来散心放松了……”王夫人莞尔一笑,道:“丞相不必顾念臣妾,还是去与贾大夫商议大事为要。”说罢,便退了下去。

曹操见她走远,脸色便凝重起来,慢慢埋头思索着往议事厅而来。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到了议事厅门口处,往里一看,贾诩一身便服在厅内垂手而立,正等着他到来。

“你有何事要求见本相?”曹操缓缓步入厅内,示意守门武士将厅门关上,抬眼直视着贾诩,开口问道。

贾诩一言不发,慢慢从袖中取出了一方玉匣,双手捧上,道:“臣将此匣亲自奉还丞相。”曹操伸手接过了玉匣,轻轻打开,一看之下,不禁微微变了脸色。原来那匣中密函之上,竟空无一字。

“你这是何意?”曹操冷冷地逼视着贾诩,眼神渐渐变得凌厉起来,“你想明哲保身,两面讨好吗?”

“老臣不敢。”贾诩垂下头来,缓缓说道,“老臣与他人不同,此生已与魏室同安危,共命运,魏室之事便是老臣之事,老臣焉敢心生他意?”

曹操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你为何持空函来见?”贾诩仰起脸来,正视着曹操,道:“丞相一向文才超凡,岂不知书不尽言,辞不尽意乎?魏世子立嗣乃是何等大事,老臣岂可效法舞文弄墨之徒以文辞相炫而惑人主?所以,老臣弃函不用,愿与丞相面议此事,剖心沥血,一抒己见!”

曹操听罢,渐渐缓和了脸色,扶着贾诩,坐了下来,诚恳地问道:“贾大夫所言极是,本相错责你了。那么,就请贾大夫为本相一辨丕儿与植儿的优劣长短。”贾诩沉默片刻,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曹操,道:“在丞相自己心目中,五官中郎将与平原侯谁优谁劣?”

“哦……在本相看来,丕儿与植儿各有所长,一时难以定夺啊!丕儿谋略有余而气度不足;植儿仁慈有余,而权谋不足。但,本相也毫不讳言,若排除一切外来因素制约,就内心倾向而言,本相意欲立植儿为嗣。”曹操缓缓说道,“植儿天性纯孝,又率真自然,天资不凡,若浑金璞玉,殊为难得。本相以为,植儿继位,必将成为一代英主仁君,足以与汉孝昭帝媲美。但是,他太善良了,又不善于争权夺利,能在这纷纭复杂的乱世之中稳住我大魏基业吗?——治世重道德,乱世尚权术,本相一直对此犹豫不决啊!”

“如果丞相只是担心平原侯以仁德圣心而不能行道于乱世,这又何难?从自己的心腹重臣之中选择数名佼佼者担任平原侯之辅政,自会使奸佞不生,祸乱不起。”贾诩观察着曹操的表情,慢慢说道,“丞相已经选择好了辅政大臣的人选了吗?”

曹操缓缓摇了摇头,道:“本相本以为自己身边十三位重臣都会认可植儿,却不料连桓阶、崔琰、毛玠这样的刚正忠贞之士都予以反对。荀攸德才无双,也是开始赞成丕儿,后来又模棱两可,本相怎能放心由他承担辅政大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