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

第18章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第18章

小说: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袁绍,并没有像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得知颜良的死讯后痛哭流涕,非要杀了刘备报仇不可。当时袁绍势力庞大、兵多将广,死一两个大将压根儿不伤筋动骨,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刘备,当时应该仍在邺城休整。流散在四处的残众也逐渐往河北集结,这其中,除了糜家兄弟各自弃官跑来归附以外,最令刘备开心的莫过于赵云的归来。

此时赵云终于处理完兄长的丧事,听闻刘备身在邺城,特地前来效力。刘备二话不说,把赵云拉上床先睡几晚(叙旧而已,别想歪了),然后命他秘密招募人马,征得一支数百人的部队。

当时赵云还没有什么知名度,刘备也不给他任何编制内的头衔,只让他和这支秘密部队自称是刘左将军部曲。如此一来,这支部队便不在袁绍的军队编制之内,得以避过袁绍的耳目,不受其指挥。

却说关羽那风情万种的一刀,虽然暂时解了白马之围,但袁强曹弱的事实并未逆转。曹操无法支持那么长的战线,于是押着白马一带的居民向西南方的延津撤退。

袁绍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由骁将文丑带领一队骑兵进行第一波的追击。同时袁绍还将在大后方吃闲饭的刘备紧急招来,安排他紧跟在文丑之后进军。二人的军队合计约五千余骑,循着曹军撤退的轨迹掩杀而来。

然而曹操裹挟白马一带居民撤退并非仿效刘备爱惜百姓的美德,而是他耍的一个阴谋诡计。他故意将从白马征收来的辎重留在大路上,引诱文丑分兵去劫夺,然后趁其部队变换队形时下令冲锋,结果袁军大败,文丑阵亡。

至于刘备,他率领第二波追击军,象征性地追赶了一阵,并未与曹操真正交手便撤了回去,好像他这次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追击曹操,而是专门帮文丑收尸似的。

曹操虽然在延津又赢一场,但仍然抵挡不住袁绍的滔天兵势,他持续退兵,回到大本营官渡固守。袁绍则率军来到一河之隔的阳武,双方展开艰苦的阵地战。这时大约是建安五年的夏天。

刘备并没有参与接下来的阵地混战,他担负起一个全新的任务——前往汝南组织黄巾军地下游击队。

关羽归来

汝南黄巾余军算得上是各地黄巾军的元老了,当年汝南黄巾军猖獗,中央政府靠皇甫嵩与朱儁两名主将联手才能稍微平定。

然而汝南黄巾诸帅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仍然各具实力,随后依附于袁术、孙坚的势力之下,与曹操对抗。曹操于建安元年进军汝南,击斩何仪、刘辟,并降服黄邵等部,大致稳定住局势。

如今袁绍大军压境,声势浩大,汝南黄巾军见风转舵也在情理之中。他们转而联袁叛曹,袁绍于是便让刘备率领一支部队进入汝南,和黄巾军联手骚扰曹操的大后方。

根据《三国志》记载,与刘备在汝南合作的黄巾军豪帅,是早在三四年前就被曹操砍头的刘辟。这就说不通了,难道是笔者眼花了?或是史籍记载有误?

都不是。其实这种变民领袖死而复生的记载,在《三国志》上并不少见,杨奉、韩暹,以及巢湖大盗郑宝等都有类似的情形。

这无外乎有两种可能:一、史家传抄错误;二、变民集团故意沿用知名领袖的名号——毕竟要培养出一名豪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笔者较倾向于第二种可能。

因为当时汉朝大多数老百姓有姓无名,基本上就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之流,而那些有名有姓的变民领袖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他们死了之后,继任者便继续沿用上一任的名字,虽然晦气,却便于操控老百姓。

说白了,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某种精神符号或者封号,大家可以理解为:刘辟二世、杨奉三世、郑宝四世。

以上是些题外话。

却说刘备,他领着袁家的部队来到汝南,进驻坚固的刘辟(二世)堡垒,干起了骚扰敌后的勾当。

对于刘备来说,在这短短一两个月中,最重要的事件并不是军事胜利,而是他的好兄弟关羽归来,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极为著名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以及“古城聚义”三个精彩段落。

依据历史记载,前者为真,后两者为假,但仅以真实的部分来看,也是相当感人的故事。

话说关羽在徐州的投降原本就是权宜之计。他是个实诚人,很早就被曹操看出他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曹操便派和关羽交情不错的张辽去试探口风,关羽也很坦白地告诉张辽:“我知道曹公待我不薄,但刘将军和我有生死之誓,我不可能违背。请转告曹公,我是不会留下来的,但离开之前,我一定会立功报效,以谢大恩。”

关羽的坦白倒让年轻的张辽感到万分为难,他很怕将这话转告给曹操后,曹操会对关羽起杀心。但若不转告,又违背了自己的职责。他思考了良久,最终长叹道:“曹公,君父也;关羽,兄弟耳。”

换句话说,张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兄弟之义最终抵不过君父之伦,他还是将关羽的话据实禀告给了曹操。想不到看似功利的曹操竟对关羽的重情重义赞叹不已,感慨道:“事君不忘其本,真不愧是天下义士!文远,你认为他何时会离去?”

张辽据实回答:“关羽受曹公大恩,一定立功后才会离开。”

关羽在白马单骑刺颜良,毫无疑问已足可抵消他所受到的待遇,曹操也明白这点,于是加倍赏赐,就是要让关羽走不了。

但关羽不是那种礼数周全、推三让四、优柔寡断的主儿,他将所有赏赐封存起来,递出一封辞职信,随即便离开了曹营,直投刘备而去。

曹操身旁的人建议去追,曹操却摇头叹息道:“各为其主,不用追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段三个具有真性情的男人之间热血互动的精彩演绎(不是刘备,是张辽)。

笔者一直觉得关羽的个性以及行事作风,很像当年万梓良饰演的大头仔(台湾电影《大头仔》,1988年上映)。他不是一个圆通的人,但对于有恩之人,他拼了性命也要还个干净。在这段“封金挂印”的故事中,关羽不背旧主,不忘新恩的表现,将个性中忠义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关羽日后被神化的重要基础。

另外,张辽也在这段记载中表现出血性的一面,如果缺少这段内心挣扎的记载,历史上的张辽也就是一架精准而冷静、用来吓唬小孩的战争机器而已。

至于曹操,我们当然可以从负面角度来看,认为他搞出这一套来,是做给他手下的一票降将,如徐晃、张辽、张绣等人看的。但笔者却宁愿相信曹操是真的被关羽的情深义重所感动,那是他浪漫的一面——一个男人对友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过,在男人们的热血互动之余,我们是否也该挂念一下女人和孩子?

刘备的老婆和孩子到哪儿去了?

相较于之前刘备家眷被吕布俘虏后都被归还的记载,这次落在曹操手中就真的是下落不明了。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并没有护送二位嫂嫂离开,因此刘备的老婆跟孩子们的下场究竟如何,我们实在无从得知。不过至少我们知道,身为侧室的甘夫人一直跟随刘备到了荆州,并生下刘禅。但是大老婆糜夫人或其他夫人的行踪却是线索全无,极有可能是被软禁于许都的某栋宅邸内,就此终老一生。

至于《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则是明显的虚构。关羽投奔刘备的路线,可能是从官渡北渡直接进入阳武的袁绍大营,也可能是南下汝南与刘备会合。

但无论选择什么路线,关羽都没有必要绕一圈跑到西面的洛阳、荥阳、汜水等地,杀一票名不见经传的龙套将领后,再回到刘备阵营,除非他实在手痒难耐,非得找人打上几架不可。

至于“古城聚义”,后面还会提到。

就这样,刘、关、张铁三角短暂分离数月之后,在汝南一地又重新合体了,同时还加入了三国人气天王赵云赵子龙。

然而,强大的武力指数并没有让刘备在汝南站稳脚跟,恰恰相反,这是另一段流浪的开始。

撤离战场

在赵云加入、关羽归建后,刘备阵营的实力果然不同凡响,原本只手遮天的“汝南二人组”满宠和李通都压不住这支天降奇兵。刘备于是进军汝南郡与颍川郡交界处的濦强县一带,骚扰许都。当时汝颍一带郡县多向刘备靠拢,对曹操的后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面对新崛起的刘备军团,曹操决定打出手上王牌——曹仁曹子孝。

这里插一句,曹仁也是被《三国演义》或三国戏曲严重贬低的历史人物之一,在小说中总是担任垫背的角色,用以衬托吕布、徐庶、周瑜等主要角色的强大。但在历史上,曹仁却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统兵将领之一,世人评论其勇猛善战,甚至还在张辽之上。

曹仁同样出身沛国谯县曹氏,与曹操有一定的亲属关系,但他的家世要比曹操好,他爷爷曹褒官至颍川太守,老爸曹炽当过侍中与长水校尉,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但曹仁对举孝廉做官一途没啥兴趣。他个性放荡不羁,喜爱弓马狩猎,仗着家势显赫,在淮泗一带聚集不良少年千余人,搞的同样是帮会那一套。

曹操起兵之后,曹仁带兵前来投靠,领了个臭大街的官职——别部司马。曹操似乎很早就有计划地训练曹仁担任独当一面的统帅。他让曹仁统领骑兵,在对陶谦、吕布、张绣的作战中担任偏师独立作战。而曹仁也不负所托,每战必克,为曹家霸业贡献良多。

当时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僵持,对后方的危急局势相当苦恼,于是曹仁挺身而出,告诉曹操:“南方郡县因为我方主力被袁绍牵制,无法相救,面对刘备强悍的军队,背叛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刘备刚刚统率袁绍的部队,上下不熟悉,无法联通一气,不能发挥最大的战力,我来打,一定可以取胜。”

曹操同意曹仁的分析,便命曹仁率领骑兵南下,扫荡刘备、刘辟这两股骚扰势力。结果是,刘备军团虽有四人合体,但仍架不住曹家精骑的敲打,惨遭击破,刘备只得率部败逃回阳武的袁绍大营。

随后曹仁又攻陷了刘辟军团的堡垒,并平服汝颍一带反叛的势力,这才率军回到北方阵线助战。

当时大约已是建安五年八月,袁绍仗着优势兵力,对官渡曹军发起猛烈攻击,曹操也是全力抗战。

双方你来我往,土山、地道、箭塔、霹雳车,能用的全都用上了,可还是僵持不下。曹操虽然几次用奇兵烧毁袁军粮草,但袁绍毕竟兵多粮广,气脉深长,几个月下来,百姓们纷纷投靠到袁绍一边,便是曹操身边的臣僚,也多有与袁绍暗通款曲者。

然而刘备却在这一面倒的局势中,瞧出了一点相反的端倪。

他久经风浪,见多识广,又曾在曹操身边潇洒走一回,对于袁、曹双方内在的优劣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袁军内部嗅到了一丝不祥的气息,本能地觉得,袁绍阵营并非久留之地,如不尽快撤离,必有杀人之祸。

应该说,刘备在多年的战争杀戮、疲于奔命、当官弃官的过程中,已经培养出一定的分析事态的能力,与那些只知道人云亦云的普通将帅或诸侯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这就好比下围棋,大部分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有些人则可以走一步看三步,刘备现在就处在这个水平。而极少一部分人能看到五步甚至更多,这样的人非常可怕,对时局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曹操正是这样的人。

于是,刘备向袁绍建议由他带兵南下,和荆州牧刘表取得联系,南北夹攻曹操。

袁绍早已通知刘表出兵助攻多次,但刘表始终不为所动。袁绍也许觉得他们都是姓刘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比较好说话,便答应再赞助刘备一次,由他率兵前往汝南,与另外一支由龚都率领的民变集团会合,趁机说服刘表出兵。

这样一来,刘备的兵力已达数千人之多。

这回曹操无法再抽出精锐对付刘备了,他只派了一个不怎么知名的将领蔡阳前往汝南征讨。

刘备一见来的是个小角色,顿时来了精神,气焰也嚣张了起来。面对滚滚而来的大军,他立马横剑对蔡阳叫阵:“虽然现在的形势对我军不利,但像你这种软脚虾,就算带领百万大军过来,在我看来也不过是个笑话!”

与上次一样,其实说到这里也就可以打住了,但他还是忍不住加了一句。不过与上次的不同在于,这次他多长了个心眼儿。

他说:“如果是曹孟德,哪怕只有一辆车过来,我立马就闪!”

每当读史到此,笔者都不免有啼笑皆非之感:见过雷人的,没见过这么雷人的!

应该说,刘备这番话已经比他在小沛时所说的收敛了许多,在小沛时是“曹公自来,未可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