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了解这个原因就必须先来了解下面这个问题。
·如何顺利地成为一名太监·
大家都知道,成为太监,也就是要把那个要命的器官割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你要准备一个月的米,这是因为你要在床上躺一个月。然后是几根粗大的绳子,绑住手和脚,避免你疼得受不了时乱动。最后是几枚熟鸡蛋,含在嘴中,疼痛难忍时就咬鸡蛋。
动刀子的过程就不再赘述了,那是一个比较惨烈的过程。其他的工作还包括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手术准备,意外情况处理以及术后的恢复观察等等,总之,这项工作是必须由专业人士来完成的。虽然我们熟知一句话: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但小朋友们千万不要上当,自宫是很危险的,没有主刀师傅来主刀,你自己一刀下去,那个器官是掉了,后果也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如何顺利地成为一名太监,绝对是一门技术含金量很高的活儿,其中,一个技术精湛的主刀大师起了关键的作用,在古代培养一个这样的人才也相当不容易。而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证明,要想掌握这门高深的技术,最好有从理论到实践的积累,也就是主刀大师必须有一个实习期。
实习的话拿人就不好了,需要拿一些跟人差不多的动物来反复做试验,比如牛啊羊啊,割完了放在火上一烤还是个串。
问题是日本一直是一个狭小的岛国,只有米和绢的产业,基本没有畜牧业。没有畜牧业的结果就是没有人来掌握那高深的阉割技术——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没有太监的真正原因:纯粹的经济问题。他都没给动物割过,你怎能放心让他割?
由于没有畜牧业,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都是不吃肉的——没肉吃。我们以前形容一个人穷,最多是“三月不知肉味,嘴里淡出个鸟来”,而日本人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知肉味,嘴里连鸟蛋都淡出来了。日本人吃不上肉,只好鄙视吃肉的行为,认为那是“脏东西”,碰上某些时候,“吃肉”的方法就是关起门来,一家人干坐两小时,然后推开门宣布:“今天我们吃肉啦!”
直到1872年左右,在我们即将出场的这位人物的带领下,日本全国国民才开始吃牛肉。
这就是农业社会时期日本的现实。农业生产水平单一低下,住得不好,吃得简单,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却很频繁。穷得受不了的日本人只好冒险渡海,到中国的沿海抢劫,于是,我们熟悉的一批人——倭寇出现了。
在我们印象中,倭寇是那些小打小闹抢完东西就走的零星队伍,其实就连当时日本的统治阶层,都很有当倭寇的瘾,他们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登上富饶美丽的中华大地。幕府时期的1592年(明万历年间),大将丰臣秀吉曾带领日军打到鸭绿江边,并计划最终打过鸭绿江,建立一个以北京为首都的大东亚帝国,把北京周边十个县给天皇,其余的他自己掌管。
丰臣秀吉的狂想虽然最终幻灭了,但是,这一设想成了日本“大陆政策”的源头之一,日本人对中华大地的虎视可谓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日本的最后一任幕府属于德川家族,称为“德川幕府”。从1633年起,为了严格禁止西方基督教在日本传教,德川幕府宣布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在先后五次颁布的“锁国令”中,非法出海的日本国民一律被严厉处死,在海外居住五年以上的日本人自动脱离日本国籍,禁止再回国。整个日本只把长崎港稍微开放了一下,允许日本商人在这里同中华帝国、荷兰和朝鲜三国做有限的国际贸易,换点茶叶、丝绸、奶酪什么的,而完全禁止同其他欧美国家的任何贸易和交往。
一切从1854年改变了。在1840年英国人用炮火轰开了清国的国门之后,美国人也用炮火轰开了日本的国门,迫使日本签订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然后,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蜂拥而至,纷纷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什么开放通商口岸、划定租界,被迫给予西方列强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这些在清国出现的事情,也在日本出现了,日本于是被迫对外开放——进入了“开国”时代。
但在日本百姓看来这是卖国。民族感情加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经济搜刮,使得日本各地纷纷揭竿而起,举起了反抗西方侵略者和政府——幕府“卖国统治”的大旗。在1857~1867年的十年间,日本全国爆发了500多次农民起义,起义的后期,西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名和武士阶层加入了进来,想趁机摆脱幕府的统治,史称“倒幕运动”。
大家知道,起义总要搞个口号,用来表达理想,凝聚人心,建立统一战线,临死前还可以振臂高呼一下,激励后来人。对于倒幕派来说,现成的口号是赶走洋人——“攘夷”,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推出一个起义的精神领袖,这个人应该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于是,大家想起了那个躲在破破烂烂的皇宫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天皇。
在“尊王攘夷”口号的带领下,经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斗(日本人少,当兵的更少,所谓“大战”经常是几百人的群架),到1867年,倒幕派取得了胜利,第二年,幕府被迫将权力交还给天皇,日本首都由京都迁往江户,改名为东京,幕府从此退出日本的政治舞台,史称“王政复古”。
但这个时候,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
那就是倒幕派推出的精神领袖孝明天皇去世了,当时天皇正值壮年(30多岁),所以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一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得病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倒幕派毒杀的,以便更好地控制他的儿子。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是个谜。
孝明天皇去世后,他16岁的儿子继承皇位。这就是睦仁——日本第122代天皇。
·天皇睦仁的成长之路·
虽然之前的睦仁是皇太子,住在京都的皇宫里,但由于受到德川幕府的软禁,他从一生下来过的就是一种囚徒式的生活。
他一家是没有行动自由的。父亲孝明天皇每天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之中,神经高度紧张。皇宫破破烂烂的,清冷狭小,宫墙早已经坍塌,在恐怖气氛的感染下,一到晚上,就出现了类似日本鬼片里的场景。小时候的睦仁经常被雷惊醒,吓得哇哇大哭时,却没有人来保护他。大部分的时候,他只能一个人待着,孤独地成长,陪伴他的是几个有气无力的老妈子,偶尔能够听见宫墙外其他人的欢笑声,或者看见越过宫墙的风筝,但他走不出去,长年累月地生活在鬼片里。
皇宫里的生活也比较悲惨,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仅仅能解决温饱。睦仁的姐姐还因为没有房子住,只好寄养在寺院里。
睦仁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书。借着晚上微弱的光亮,从各种途径找来的日本的、中国的和西方的书籍,他通通要看,钻研学问,认真地做笔记。这增长了他的知识,也带给了他勇气,更陪他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无聊寂寞的时光。
在所有的书籍里面,他最爱看的是战争书籍,他很佩服那些南征北战的将军,最大的梦想是能够亲自带领一支军队,去战场上厮杀!
对于一个被软禁的皇太子来说,这样的梦想只能想想而已。多年刀口下求生存的生活磨砺了他,也锻造了他的聪敏和野心。他的性格沉默寡言,人前显得腼腆而胆怯,骨子里却隐藏着冷酷和赌徒性质——因为他知道,自己原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宫廷内外人情的冷暖与世事的无常也让他少年老成。在一个个身家性命被别人掌控着的日子里,在一个个自尊被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时候,他只有忍耐,他并不是不想反抗,他只是知道,当反抗无力的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力量,去坚忍等待。
然后他等来了倒幕运动的胜利和目睹父亲的死去,成为了新一代的天皇,成功地摆脱了幕府的软禁,告别了囚徒式的生活。这时候,他终于发现,命运之神会为难一个人,但不会永远刁难一个人。对待一个人最残酷的方法,就是给他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生活,而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越早接受生活的磨砺,越早明白人只能靠自己,就越幸运。
因为这会给你一颗坚强的心。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心灵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在遭受生活的磨砺或者情感的打击之后,它会伤痕累累,也许更加脆弱,也许慢慢变得坚硬,也许会更加麻木,但这都不是一颗坚强的心。
一颗坚强的心就是经过了这些洗礼之后,在战胜所有的恐惧、疑惑和失落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曾经丢失的信心、勇气和信任也重新回到了你的心里。这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它使你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对自己永远充满信心,即使是带着累累的伤痕,也能轻装前进,即使是在跌倒多次后,仍然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人生最关键的,其实就是在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扛下来。
只有一颗学会了即使在角落里哭泣也要在抬头后微笑的心,才是真正坚强的心。
前进道路上的陷阱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等着我们掉下去,然后爬起来。当真正爬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原本就是一个坚强的战士!
当睦仁离开生活了16年的京都前往东京新皇宫的时候,他把这当作了一个新的征程。
去用战刀砍出你的灵魂吧!睦仁告诉自己。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有着坚强的心的人,因为每一个赌徒都有一颗坚强的心。
尽管睦仁知道,自己也可能只是倒幕派手中的一枚新的棋子,但倒幕派内部要取得平衡,必须将最大的权力归还于他。睦仁决定利用好这个机会,完成从精神领袖到实际领袖的转变,用自己的实力告诉所有人:我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君主!
在东京新的皇宫里,睦仁仍然刻苦攻读各国书籍。为了安心读书,他不仅裁撤了后宫三分之二的女官,自己还搬到外殿去住,大半年也不会去后宫一次,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统治国家的理论,以及战争的知识。然后,他在宫里亲自训练亲兵,跟将士们比赛骑马,他要求士兵们称呼他为“元帅”。因为在他心里,永远隐藏着那个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梦想!
而当睦仁回到处理政事的大殿,从梦想中惊醒过来,面对这个贫穷破落的国家,这个民族骨子里的不安和自卑又涌上他的心头。
日本还是一如既往的穷,四周都是茫茫大海,“日本沉没”的传说就像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深深地植根在骨子里。
皇国乃绝海之一大孤岛啊,土地贫狭,物产稀缺,当人口过剩、资源用竭的那一天,活下去的希望难道就是去跟鲨鱼抢吃的?
东京湾的大海边,睦仁时常走出皇宫,朝海面远眺。我们不能认为他是在看风景,他是在排遣沉重的心情。
我只有去继续丰臣秀吉的事业,让那美丽富饶的中华大陆成为日本的领地,我才能得到日本臣民的真正拥护,也得到真正属于我的权力!
我要去实现那个遥远的“大陆政策”!
我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国威于四方!
出征吧!我们穷,但我们可以去对岸的清国那里抢过来!
1868年9月,睦仁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礼仪过后,睦仁登上属于他的高台御座,他环视四周,拿出一本书——《易经》,翻到其中的一页,他高声而念:
“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
睦仁史称明治天皇。
·集权!伊藤博文的建议·
御前会议上,睦仁将他的心愿告诉众位大臣,大臣们惊奇地听着这位16岁少年的梦想,睦仁说完,大殿里先是一阵出奇的安静。然后,所有人反应过来了,他们激动万分地表示:陛下,实现“大陆政策”,这也正是臣等多年的梦想啊!
大家激动之时,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告诉睦仁:陛下,您刚刚登基,还急不得,我们必须先做好另外一件事情。
他叫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出生在倒幕的西南四藩之一——长州藩。年轻时的伊藤博文虽然是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为了“尊王攘夷”,他成立了一支暗杀队,带领一帮人,表面上成天在街上晃荡,实际是寻找机会对洋公使下刀子,在暗杀不成之后,就去公使馆放火。
伊藤博文的热血感动了长州藩的藩主,又担心他这样闹下去会闯出更大的祸端,就干脆出钱送他去英国学习深造。
正当伊藤博文在伦敦啃着英语书时,英国军舰和长州藩又发生了冲突,双方要打起来。听到这个消息,伊藤博文赶忙丢下课本,赶回长州藩。
大家以为他是来参加战斗的,不过伊藤博文的表现让人们大吃一惊:他是来帮英国人说话的。伊藤博文力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