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

第3章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3章

小说: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盼癛先生”。另外军情六处还为其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非执行主管”的职位,确保间谍人员搜集情报的有效性。

据悉,“R先生”将同军情六处其他四位高级主管拥有同样的地位,他是仅次于军情六处正副局长和五位总管的人物。“R先生”将负责对英国驻全球各地间谍搜集来的情报进行评估和判断,从而改变军情六处内部管理混乱、情报搜集者同情报评估者之间职权交叉、模糊不清的现状。

军情六处现在还拥有2500多名员工,年预算超过2亿英镑。

2009年11月1日,英国秘密情报局迎来了一位新的掌门人,他就是53岁的约翰·索沃斯。军情六处向来重视背景,包括学历和履历,所以,其高级官员大多出自英国精英学府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有“世袭”传统——父子两代都在该机构任职的例子也不少。

索沃斯是继1968年“外来者”约翰·伦尼获任军情六处首脑以来,第二位“空降”掌门人,也是二战以来第二位没上过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的首脑,上一位是20世纪70年代担任军情六处首脑的莫里斯·奥德菲尔德。

索沃斯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本人曾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物理和哲学专业,后来在英国圣安德鲁大学、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军情六处实习,之后被派往也门共和国担任过情报人员,但他对搜集情报工作不感兴趣,不久就“跳槽”到外交部,被派驻南非。

当时英国驻南非大使是罗宾·伦威克。伦威克是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最器重的大使,得到罗宾·伦威克的青睐是索沃斯后来开拓仕途的重要财富。布莱尔上任后,立即发现索沃斯的才能。一名观察家说:“他(布莱尔)有点厌烦了那些拿腔拿调的上流精英阶层总教训他不该做什么。约翰·索沃斯有点像他自己——直爽、随意但很有权威——我觉得他(布莱尔)在索沃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点影子。”

索沃斯2001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埃及大使,2003年布莱尔将他派往伊拉克,负责评估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局势。索沃斯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久就发回一份题为《伊拉克:出了什么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英国政府必须尽快出台以巴格达为中心的战略。他抨击美国对巴格达的管理呈现“难以置信的混乱”,建议英军接管巴格达防务。索沃斯还曾经作为英国外交使团负责人参与有关伊朗核计划的谈判。由于索沃斯大学时曾学习物理专业,所以使团的一名成员说:“他可能是使团中那个真正明白核弹是怎么回事的人。”

2007年至2009年,索沃斯任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2009年6月16日,英国首相办公室宣布索沃斯成为军情六处新的负责人。索沃斯虽拥有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但他在情报工作方面却资历浅薄,不少人对其任命持保留态度。在索沃斯接受任命不久,他的妻子谢利·索沃斯就将数十张家庭生活照曝光于社交网站,更让人质疑他的专业素质。

谢利·索沃斯似乎没有意识到丈夫新职位的敏感性。就在英国首相办公室6月16日宣布索沃斯将成为军情六处新局长当天,谢利就在著名社交网站“脸谱”的个人主页上,用象征军情六处“一号人物”的代号“C”称呼丈夫以示祝贺,并将45张丈夫与家人或朋友的生活和工作照上传在上面,其中,有一张索沃斯扮酷的照片,其造型姿势完全是“抄袭”了“007”系列电影主角詹姆斯·邦德的经典形象,唯一不同的是,索沃斯身上只穿了一条泳裤。

英国有关部门发现后,迅速删除了网页上所有的照片,但是这些照片还是出现在英国的各类报刊上。甚至连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也不忘就此事和索沃斯开玩笑,她在祝贺索沃斯荣任军情六处掌门人后对他说:“你的腿真漂亮。”

索沃斯出任军情六处掌门人后,“他的生活会立刻发生改变”,军情六处一名内部人士如此形容索沃斯今后的生活,“他的朋友不可能给他家里打电话或写信,他将从正常生活中消失,住在伦敦中部的一个秘密地点,而不是自己家里。他的安保措施每周必须接受评估,司机会采用不同的路线把他从住所送到办公室。”防火防盗防无耻1680。

不管怎么说,新的掌门人约翰·索沃斯的出现,让英国人对一直受到困扰的军情六处又寄予了新的希望。

第二卷 世纪沧桑,军情五处宝刀不老

第四章 军情五处的起源和发展

军情五处(MI5)现称英国安全局,是英国实施国内安全和反间谍工作的主要机构。“MI5”实为“第五军事情报局”的缩写字母,尽管1931年就改名为英国安全局,但其从未真正脱离过军情五处的含义,而且至今还被普遍地称作军情五处。英国内务部负责军情五处的事务。在英国前首相梅杰执政期间,他把军情五处划到了政府的名下,业务上对英国外交部负责,为政府处理安全、防务、外事、经济方面的事物搜集情报。

军情五处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德国间谍在英国四处活动,港口和造船厂是他们的首要目标。1909年,阿斯奎思首相领导的英帝国国家防务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来调查和解决德国间谍问题。工作小组随后提出了一个创建保密局的建议,并从军队里抽调两个军官开展工作。其中一位是弗农·凯尔上校,他当时在国防委员会的情报科工作,是有名的“中国通”;另一位是来自皇家海军的曼斯菲尔德·卡明上校。他们合作创建了保密局,由凯尔领导的军事作战局五处(MI5)负责英国本土的反间谍工作,保卫国内的安全;由卡明负责的“军事作战局六处”(MI6)派遣英国特工去德国搜集海外情报,以了解其战略计划。后来,人们还一直沿用凯尔名字中的字母“K”称呼军情五处的首脑,就像沿用卡明名字中的字母“C”称呼军情六处的首脑那样。

从1909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间,凯尔和他的军情五处至少查获了36起德国间谍案,为保卫英国国内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天,凯尔和他的助手在前往苏格兰的火车上,偶然听到两个中年男人在用德语交谈。其中一个说,他接到一封从波茨坦来的信,询问有关英国备战的情况。对话立即引起了凯尔和他的助手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他们得知收信的那个男子是利思市孔雀旅馆的德裔老板霍尔斯坦。军情五处对那家旅馆进行了搜查,查获了来自德国情报机构的所有信件,并且获得了霍尔斯坦与德国情报机关的联络点。凯尔通过这些地址和信件,确认了德国情报机构在英国各地建立的间谍网和各个间谍人员的身份,获知了这些间谍的信箱号码和接头地点。凯尔和军情五处的这次行动,是早期邮件拦截行动的成功范例。由于那次行动的成功,英格兰和苏格兰警方在1914年8月4日一天之内,竟然抓获了21个德裔间谍。

军情五处的创始人凯尔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后来担任军事情报总局五局局长达三十余年,使这个创建时规模很小的机构,到1939年时已成为具备许多专业分支的庞大部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情五处随着英军参战也不断地扩大。大量有才能的人进入了军情五处,发挥他们非凡的才能。出于战争的需要,整个英国都在进行情报搜集活动,追捕间谍、叛徒和破坏分子。后来在海军部的情报机构“第40号房间”还配备了破译人员破译敌方的电报密码。

1916年,军事作战局五处改称为军事情报总局第五局,但这只是机构名称上的改变,其地位、活动和人员并没有因此而变化,在编制上仍然是陆军部的一个下属机构,并对陆军大臣负责,可是它取得了独立地位,可以直接与首相联系。

然而,军事情报总局第五局缺乏吸引人的魅力,他们干的是不显眼的工作,而且功劳常常是他人的,所以军情五局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也就不够风光。由于军情五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它还没有发挥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情报总局的规模开始缩小,从1918年的八百余人逐步下降到三百余人,有一些人试图取消军情五局,把它合并到其他部门,但由于凯尔的坚决抵制,那些人没有获得成功。

1919年11月21日,星期天,由奥蒙德·温特上校领导的英国联合情报局在都柏林地区遭到了迈克尔·科林的爱尔兰共和军的袭击。在枪战中,有14名联合情报局的人和皇家爱尔兰警察厅的两名警察被打死,这对军情五处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而爱尔兰共和军在这次袭击中,只有一人被击中。后来,这一天被称为“血腥的星期天”。

1931年,评估对国家安全所有威胁的责任移交给了军事情报总局第五局后,军事情报总局第五局改名为英国安全局。这是该局现在使用的正式名称,当然,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军情五处。

军情五处总部原来设在伦敦梅菲尔区柯尔曾大街一座八层楼里,后来迁到泰晤士河畔豪斯的造价上亿英镑的新总部。在总部内存放着大约200万人的档案。除总部外,在伦敦的梅菲尔、圣詹姆斯、卢卡姆斯伯里各区都设有办事处、训练所。在英国掌管的其他领土上,军情五处也设有情报机构和海外站。此外,它还与军情六处共同使用建在格罗夫公园的侦查中心。

1937年,军情五处的参谋人员(总共28人)从克伦威尔路搬到了米尔班克的泰晤士大厦的两层楼办公,后来他们又搬到了霍斯费旦拐角的居住地区。此时,凯尔已经预感到新一轮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他对那些潮水般涌入英国的大陆难民深感不安。到1937年夏天,已经有2万多涌入英国的德国人向警方登记,而这些外侨中就混有大量的希特勒“第五纵队”的人员,那些人都是一流情报人员。为此,凯尔多次向上级反映,要求扩大机构增强军情五处的作战能力。经过一番努力,凯尔终于得到了扩充军情五处的许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十八个月,军情五处获得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机遇,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第五章 二战成了军情五处发展的契机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临近,军情五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尽管如此,到了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后,它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地应付欧洲战场的复杂局面。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军情五处的活动往往只能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这种局面直到1941年其机构改组后才有所改变。

随着军情五处迅速扩大,办公的地方越来越紧张。于是,凯尔只好把一部分机构搬迁到沃尔姆伍德丛林中的一座监狱中办公。当时他还准备建立一座特别监狱,把属于军情五处的犯人单独关押。这样既解决了民政当局不能提供这种住所的困难,又可以让这些犯人与外界隔绝。他任命前特别处的军官斯廷森去找这样一个合适的拘留中心,最后,他选中了里士满附近的哈姆康芒的拉齐米尔大楼,那里成了军情五处的临时特别监狱。

在整个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有相当多的内部机动人数,许多英国妇女加入到了英国情报机构。那些妇女一般是先到登记科工作一段时间,在那里填写表格和进行归档工作,然后逐步升到秘书的职位,少数妇女成为军事情报官员。

随着战争的继续,军情五处所承担的任务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起初,它致力于英伦三岛和英国内部的保安工作。后来,则是派人员与在海外战场组建的许多特别行动小组一起执行任务。到战争结束时,其工作重点又转移到了战略欺骗、派遣间谍和肃清残敌,而在内部又作出了进一步改组。

1940年5月10日,温斯顿·丘吉尔被任命为英国首相,军情五处被排在新首相的改革计划之内。这一天,德国开始进攻法国、比利时和荷兰,英国内阁会议就在这种背景下召开了。

会后,首相丘吉尔莫名其妙地解除了凯尔军事情报总局五局局长的职务。第二天,在丘吉尔晋见国王前几个小时,三军参谋长成立了英国本土防务指挥部。同时,英国内阁准备建立一个特别小组监督军情五处的工作。

丘吉尔上台之初,军情五处的日子并不好过,比如1939年10月4日德军对斯卡帕弗洛进攻,击沉了英国海军“皇家橡树”号军舰,造成843名水兵丧生。其实,这是海军当地的预防水下攻击的措施不得力造成的,与军情五处没有什么关系,但丘吉尔却认为是军情五处的罪过;还有1940年1月的皇家弹药库爆炸案事件,丘吉尔也将责任归咎在军情五处的头上。就是这两件本来与军情五处毫无关系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