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朝好男人 >

第47章

唐朝好男人-第47章

小说: 唐朝好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纸作坊终究没有赶在隆冬到来前完工,尽管有兰陵不记成本的巨额投资,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工程量还是太大了,光后面新修建的工匠住宅区就有近百亩的占地。而且工程中期时,兰陵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再次扩大了作坊的规模,我劝了几次没效果,只得放弃,谁叫人家是投资方呢。兰陵成熟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韧的心,认准的事情就要兢兢业业的去完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让我钦佩,这种感觉让我下意识的和她保持着小小的距离,兰陵似乎也感受到这一点,两个人一直心有灵犀的保持着这个默契,很微妙。

自从和兰陵讲述了我对辽东战事的看法后,兰陵就一直乐此不疲的与我讨论这个卑鄙无耻策略的细节问题。这就是纸上谈兵的好处,可以不受限制的畅所欲言,不妥的地方马上修改,然后再重新推演,直到达成自己的战略意图为止。两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得朝鲜半岛的情报,然后融汇起来,多次尝试,不断的找出失策之处,应对各种变数作出相应的调整。很有意思,兰陵与我很喜欢这个游戏,沉寂在虚拟背后暗算的乐趣之中,充分的发掘了两人心里的阴暗一面。每当推演得手后,两人抬头相视诡异的一笑,让我浑身舒坦。

时间就这样过的飞快,直到颖问我想吃什么陷的馄饨时,我才意识到冬至的到来。这个馄饨就是后世常吃的饺子(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但仍然称之为馄饨。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好吃不过饺子’,要不是过节,还真是把这个东西给忘记了,罪该万死。

冬天当然要吃羊肉陷的,但考虑到颖对羊肉的排斥,大肉萝卜陷的也不错,至于韭菜,先问下再说。

“韭菜有没?”我对蔬菜没什么了解,不知道寒冬地里能不能长出来韭菜。

颖点头,“有啊,早上才送过来的,新鲜呢。”

“那就猪肉韭菜和猪肉萝卜的吧,嘿嘿。”不提饺子还罢了,这一提起来,我就有点迫不及待。很怀念一家人坐在家里包饺子的时候,想起父母,心里一阵酸楚,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使劲在自己腿上拧了一把,把自己拉回现实,“二女!去通知厨房,咱三个的饺子今个自己包,让他们把馅、面和好,一并送来。”

二女听我吩咐,高兴的传旨去了。

“走,手洗干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拉着颖洗手去了。

大炕上,馅、面、小案板一字排开;二女擀皮,我和颖包,画面温馨。颖虽出身富户,但受过专业训练,手艺高超,饺子包的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般,摆在一起精致好看。我属于业余选手,仅仅以包严实就算合格,捏不到一起的事情屡有发生,不时的向颖求救,而且形状各异,怪石嶙峋。

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我热泪盈眶心中感叹,要有辣子就好了。

“二女,取头蒜过来。”没辣子也罢,蒜就成。

颖旁边推了我一把,“晚上别找我,臭的。”

※※※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更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成为我国南北广大地区春节必备食品。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描述道:“每届初—……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留面而食之,谓煮修悻,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很及宝石等藏于悻悻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年大吉。”由此可见,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为了一年交好运,这一食俗一直沿袭下来,据有关史料考证,饺子作为辞旧迎新的食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另一种说法: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第74章 也许是个发明

因严寒所至,大唐军队对百济的攻势暂停下来,但身处后方的长安城却因为春节的临近又再度焕发了活力。冬至过后的几场罕见的大雪让宫廷举办的马球大赛一拖再拖,眼看着春节将至,只得暂时将球赛取消,待春节过后再择日开赛。这是个英明神武的决定,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大冷天站到荒凉的场子上训练球员,对教练和球员来说都是不人道的,尤其是对身子骨本来就虚弱的教练。

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激起了长安人赏雪的兴致。这个年代的长安非常温暖,象能埋住脚腕子的积雪连很多老人都觉得希罕,更不要说毛头小青年了。

颖一大早就被某郡主好友召唤而去,而兰陵则在几天前就跑到南山的山庄去观雪景了。家中就剩下我和二女俩人大眼瞪小眼,百无聊赖的坐在后宅的门槛上看下雪,看的瞌睡。

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干,要不待到屋子里能把人给闷死。

堆个雪人?幼稚!

和二女打雪仗?她能被我活活打死,不是一个级别。

吃雪?想到这就想抽自己一下,我为这个想法感到惭愧,这种弱智干的事情竟然被我想到了,但怎么都压抑不住心头的冲动,终于假装溜达,背着二女抓了把雪塞嘴里嚼了几下,有点凉。

“夫君在吃雪啊?”二女靠在门上好奇的问,“什么味道?”

“啊?没,没吃,闻呢。”丢人啊,怎么就被丫头看见了呢?她不是靠在门上打盹么?失策。

“夫君带我去看杀猪吧?”二女站起来蹦到厚厚的积雪上,抄了一把抹到嘴里,使劲缩了下脖子,“凉,凉!想在雪里打个滚。”

我注意到远方传来猪凄厉惨叫声,今天腊月二十二,庄户都开始杀猪杀鸡杀羊。关中讲究的是过了腊月二十三就不准杀生了,过年需要的肉类统统要在二十三号以前备齐。

“杀猪有啥看头,怪可怜的,你光吃就成了。”看二女失望的神色,我于心不忍,“把皮袄换上,带你去!没一点慈悲心肠,还一天拜佛呢。”说完我才想起拜佛的是颖,不是二女。

二女才不管我说的什么,高兴的进屋换衣裳去了。

二女套了个狐皮大氅(可能是),顶了个白翻毛斗篷跑出来,还给我也提了件啥皮大衣,毛翻在外面,穿起来和个白毛野人比较象。我属于爱护动物的人,对裘衣不感冒,当年曾经有加入绿色和平组织的想法,被老娘一口唾沫打消了这个念头。

领二女出门的时候碰见钱管家挟了一捆子细竹竿进来,要是别人也就罢了,钱管家平时绝对不会干这种体力活,下雪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老头的举动引起了我的好奇。

“小侯爷。”管家放下竹竿跑过来,“这么打雪还打算出门啊?您等下,我去喊几个人跟上,外面路滑。”

“不用,就带二夫人到庄外看杀猪,几步路。”我谢绝了管家的好意。看杀猪本来就不是光荣的事情,再带几个人去的话,连人家猪死的都不好意思了。我指了指地上的竹竿,“这是干什么用的?”

“爆杆,过年烧的,图个吉利,给来年请个福。”钱管家指着竹竿得意的介绍,“这二十多年啊,咱府上过年烧的爆杆全是老汉我亲手准备的。这不,灵验了,咱府上过的滋润多了。准备了九捆呢,外面还有。”

当然滋润了,昨天才叫颖给府里的下人都发了喜财,足足放出去一百多两,发的我肉痛,叫管家一说到变成他烧爆杆烧出来的一样。(大家如果觉得我发年终奖金有点少的话,我这里有个参考: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这样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20石合今天1180公斤。当今的米价在1元左右,就按1元一斤计算,则需要2360元!也就是说,在唐朝贞观年间,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2360元的购买力)

“钱叔,你先忙,我带二夫人出去了。”我拉了二女准备出门,就发现二女身子重重的,往后拽我,“怎么了?不是要看杀猪么?”

二女背着管家,偷偷给我指了下竹竿,大眼睛骨碌碌转,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到底还是小姑娘,对这些事情没有抵抗力,见了竹竿她就想让人管家烧给她看。我叫住管家,“钱叔,这个我没见过,烧点我看看成不?”

钱管家面露难色,“这个,小侯爷要看当然成,就是现在还没作好,得一阵子功夫。要不您先看杀猪,我先做几个去?”

唐朝没有烟花爆竹,有过年烧竹竿辟邪的习俗,干透了的竹竿放火里烧的劈里啪啦的响声可以驱邪纳福。至于烧竹竿还得加工,让我也感到好奇,想见识一下。见二女已经把注意力放到爆杆上,看杀猪的念头已经抛到九霄云外,正好拉她去看管家加工竹竿去。

钱管家有人来疯气质,一听我要观摩,精神气提了起码三个级别,吆喝下人替他拿工具、炭盆过来,直接就在门房表演。

过程实在简单,用竹刀把竹节间的隔层挖掉,填了硝石进去,再一点点堵塞上,一根竹子也就是在竹头和竹尾填充三到四节,没一点技术含量,看的我直瞌睡。二女倒是看的津津有味,不时给管家送上个崇拜的目光,看的老头更是运刀如飞,竹片四溅。

大过年弄这个的确热闹,不过把硝石换成火药就完美了,难道这个时期中国没有黑火药吗?我记得汉朝就有的啊,以前记得看过个什么书,曹操放火箭炸敌军,一炸一准,看的我热血沸腾的。

“钱叔,怎么不弄点火药进去?”我不解的问。

钱管家潇洒的嘿嘿一笑:“这就是火药啊,拿火点一会它就着,火的很呢。”

文盲!鄙视他!拿硝石骗我这个文化人,“不是这个,我记得有一种黑黑的粉末,是一点就着,比硝石厉害点,有没有那种东西?”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

钱管家沉思一阵,摇头道:“黑的就想不起来了。就是有,肯定没有硝石好用,要不外面怎么不卖黑的,只卖硝石呢?小侯爷别叫人家给骗了的,以后见黑的咱不买,硝石用了二十多年了,可靠!”

难道我记错了?兰陵不在跟前,没法取证,不过既然没有黑火药,咱手头有东西,自己也能配制啊,不是个难事。不管有没有,先弄点爆竹过年热闹下,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在古代过年,不弄的劈啪作响,对不起自己。

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分别控制在大约75%、10%、15%,这个配方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能一口报出来。立马吩咐下人去准备原料,弄了俩膀大腰圆的去粉碎木炭,问胡账房要了个过银钱的银昝(精度较高的天平式小秤,在博物馆见过),万事俱备。

就在门房开干,前后一个时辰时间,就配了一小碗出来,容易。

“钱叔,你把这个填进去,一会烧了试试看。”把一碗新鲜火药交给管家,心里没底,不知道行不行。要行的话,晚上可以拿来给颖显摆一下,过小年嘛,先热闹热闹。

第75章 年关闲话

钱管家满不为意,敲开一节手腕粗的竹尾节,端了一碗火药就准备给一碗都填充进去。

“停!”我大喝一声。感觉老头不是做爆竹,有做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