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兀匦胙杆僦瘟疲缤系蕉欤芸赡艹晌蠹病!闭庀匀皇瞧鸨陌岛拧@钭N又诈作诏书给李贞之子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朕已被幽禁,诸王应立刻发兵救朕。”
于是李贞、李冲父子分别在豫州(今河南汝县)、博州(今山东聊城)率先发难。武则天有上次平叛的经验和此时地位的巩固,因而显得十分镇静,她任命心腹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大总管,左豹韬卫大将军鞫崇裕为中军大总管,率两路军马,没费多大力气就平息了这次宗室起兵。
豫、博事平后,太后用酷吏周兴审讯宗室诸王,参与谋划的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东莞公李融、霍王李元轨等皆被逼杀。
扬州及豫、博两次反武起兵的失败,用事实证明了再也没有可与武则天抗衡的力量了。垂拱四年即将结束的十二月二十日,太后按计划在神都南郊“圣图泉”畔,举行拜洛授图仪式。次年元旦,在刚刚建成的明堂举行规模宏大的祭典活动。
明堂共有三层,上层圆顶由九条龙柱支撑,圆顶上有高一丈的铁制涂金展翅的凤凰。凤压龙的思想在此已经形成了。太后十分满意,把明堂命名为万象神宫。
太后第一次穿上天子大礼服的衮冕,玉带下插着大圭,手拿镇圭,这都是天子专用的玉笏。太后先祭拜,睿宗和皇太子李成器悄悄跟在后面为亚献和终献。江山谁主的格局彻底明朗化了。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只是个日程的问题了。
虽说是临朝称制,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执政者,但毕竟还不是天子。可是想要正式获得“天子”的名分,又有着无法想象的困难。公开的起兵反叛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传统的和潜在的反对力量则是难以预料的。甚至连自己的亲信刘袆之也要她“返政”以安人心。武则天深深感到,这些潜在的反抗力量是她实现咫尺可达的女皇夙愿的极大障碍。必须把他们揭露出来,彻底清除掉!太后下定了决心。
公元686年年初,侍御史鱼承哗的儿子鱼保家上奏“良策”:在朝堂门前设置铜匦(检举箱),收受天下告密文书。太后采纳了鱼保家的建议,铸造铜匦,命正谏大夫等管理铜匦。告密之门由此打开。
为了方便告密者,太后又诏令各州县,凡进京投书告密者,沿途供应驿马和五品官的食宿待遇,告密者不分贵贱官民,皆可晋见太后。密告内容合于太后的意思,可以擢官或赏赐,告密不实者也不予追究。一时间,四方告密者蜂拥而来,大小官吏处于惶恐之中。
通过这一告密制度,武太后很快物色到一批酷吏,如丘神勣、万国俊、周兴、来俊臣、皇承晔、索元礼、傅游艺、侯思止等。这些人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告密陷害为能事。来俊臣和万国俊等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罗织经》,作为培养酷吏的教材。他们创造了名目繁多的审讯酷法,如“驴驹拔橛”、“犊子悬车”、“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还发明了十个大枷: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承、失魂魄、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这些骇人听闻的酷刑,使受刑者颤栗流汗,望风自诬。
武则天放手任用酷吏,李唐宗室子孙和元老大臣们遭到沉重打击,被杀、被流放者,动辄几十,甚至几百、几千人。这样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时,李唐宗室“于是殆尽矣!”就全然无力组织反抗了,而朝臣中也难以形成一个反武轴心。
武则天通过酷吏政治,终于打开丁一条通向女皇宝座的血腥的路。
公元690年的重阳节,67岁高龄的武则天正式实现了她的女皇梦,名副其实地当上了中国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自号“圣神皇帝”,以十一月为岁首,改旗帜为赤色。改元为天授,建立了大周王朝。史称这一事件为“武周革命”。
武则天终于堂堂正正地登上了女皇的宝座!为这一天的到来,她历尽了坎坷荆棘,品味了种种酸甜苦辣,极有耐心地经营了36年。女皇的权柄诱导着她从民女、才人、昭仪、皇后、天后、太后、圣母神皇,直到武周皇帝,极不容易地一步一步爬上权力的巅峰。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唯一的女性帝王,为中国历史画卷增添了新的光彩。
武则天改唐为周,显然就是武氏的天下了。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氏子侄们,跃跃欲试,甚至勾结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武承嗣公然对皇嗣李旦的地位提出了挑战。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公元693年元旦,在万象神宫祭典,武则天竟让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皇嗣李旦尴尬地站在一边。当时,群臣都认为李旦的皇储位置不久将由武承嗣代替了。
这时,宰相狄仁杰、李昭德等人提醒武则天说:“姑侄和母子哪个更亲呢?陛下如果立儿子,那么百年之后可以永享子孙的香火;如果立侄子为皇储,则从未听说侄子当皇帝而为姑母立庙祭祀的。”
则天闻听此言,大吃一惊。她不得不郑重考虑皇储的问题了。如果立本家侄子为皇储,的确可以保全她几经奋斗创立的武周政权。但继位的人能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吗?如果立儿子,可以同夫君高宗共享子孙的香火,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后位置,但这又必然使自己重新回到她亲自打破的传统中去。
在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武则天陷入了极为苦恼的困境。
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天晚上,朕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翼却折断了,卿看是什么征兆?”
狄仁杰说:“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如果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更张了吗?”
这时,武则天的新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宰相吉顼劝导下,屡次吹枕边风,主张复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
武则天做出最后决断:立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公元698年初,庐陵王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皇嗣李旦知趣地请求退位。李显被立为太子。武承嗣不得立为太子,怏怏而死。
武则天的悲剧就是她从传统的叛逆者又不得不转回到传统的维护者。尽管如此,复立庐陵王,仍不失为武则天晚年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明智的决策,表明了武则天从立皇储的困境中解脱了出来,也表明了她在李武两姓之间的最后抉择。
复立李显,阻止了武氏诸王图谋太子位的活动,适时压制了诸武的气焰,使他们在武则天在世时没能像在唐中宗时那样仗势用事,严重地危害政治。
为了防止日后太子与诸武再度纷争残杀,武则天又召集儿女们和武姓侄儿到明堂,祭告天地,宣誓永远和平相处,并立下铁券,藏于史馆。
这样一来,无论武则天和太子李显及李唐拥戴者的关系,还是太子与武三思为首的诸武的关系,一时都融洽起来。由此,武则天赢得了最后一段比较安定轻松的日子,赢得了她死后的哀荣。复立庐陵王为太子事件,无疑是这位女政治家晚年的又一巨大成功。
女皇毕竟已入古稀之年,如果不是上官婉儿悉心侍奉,特别是美貌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使她精神上和生理上得到满足,春情暂住,她那副老态龙钟面貌早就显露无遗了。所以,她很感激张氏兄弟的“奉献”,授之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亲信的人。然而,二张的得势与跋扈,终于引来了朝臣们的诉诸武力。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日韦,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右台中丞(御史中丞)袁恕己5人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杀二张于宫中,病榻中的武则天被“请”下御座,拥戴唐中宗李显复辟,李显重登阔别近20年的皇位,复国号唐。后来,张柬之等5人封王,史称这一事变为“五王政变”。
武则天这位在近半个世纪政治斗争中的常胜者,终于没有逃脱悲剧性的结局。
正月二十五日,武则天被迫离开她做了15年皇帝的宫城,迁居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唐中宗率文武百官到上阳宫请安,并为母亲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以示慰藉。
从权力的巅峰突然跌下来,这样的痛苦,是终生为权力而奋斗的武则天无法忍受的,她骤然变老了,憔悴了。当年她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意气风发,以68岁高龄而更生新齿,那年因之改元长寿。如今软禁上阳,心境极坏,失去了精神寄托,已是风烛残年的身躯也随之垮了下来。
神龙元年十一月初二,82岁的武则天凄凉地死在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高宗陵墓)。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爽亲属。被酷吏陷害的人在她临下台时已经赦免,这最早的也是最后的一批冤家也终于在她临死前昭雪了。她不愿再同他们结冤于阴曹地府了。
公元706年正月,武则天的灵柩在唐中宗李显护送下,运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这位传奇人物,临终遗嘱儿子李显在她的陵前树一块大碑,但不许撰写碑文,从而留下了“无字碑”这一千古谜案。也许她把一切都交给后人去评判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赵氏唐中宗李显皇后
姓名:赵皇后
生卒年:?~688年
籍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
婚配:唐中宗李显
封号:皇后
谥号:恭皇后
赵皇后为隋少卿赵绰孙女,唐驸马都尉、定州刺史赵瓖之女,母为唐高祖小女常乐公主。
公元677年,即高宗仪风二年,高宗李治第七子李显被封英王,遂纳姿秀貌美的赵氏为妃。时李显年22岁,赵氏年约18岁。李显是唐高祖李渊的曾孙,赵氏是李渊的外孙女,就亲戚关系来说,李显比赵氏低一辈,也就是侄儿娶表姑为妻。
李显为高宗皇后武则天所生,决定李显纳赵氏为妃,高宗李治事先未经武后同意,加之武后早就与赵氏母亲常乐公主不合,故武后对这门亲事极为不满,并把她对常乐公主的怨恨放在赵氏身上。李显婚后不久,武后即找荏把赵氏囚禁起来,对其实行报复,又以高宗名义,将赵瓖贬往远地,令常乐公主亦随同前往。赵氏囚禁后,被锁在一间又黑又脏的小屋中,屋墙上挖一小洞,所给食物从小洞中扔进去,食物又逐日减少,且啃不动、咽不下,故赵氏常常哭喊求救。后看守及送食者不见动静,也听不到哭喊,遂开门一看,见赵氏已饿死,尸体已开始腐烂发臭。就这样,一个年仅20多岁的堂堂正正的英王妃,硬被人无辜残害,实令人为其痛心。后中宗李显复位,追谥赵氏为“恭皇后”。
公元710年,即景龙四年,中宗死。“恭皇后”赵氏与中宗合葬于定陵(在今陕西富平县北)。
第一百九十三章 韦氏唐中宗李显皇后
姓名:韦氏
生卒年:?~710年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婚配:唐中宗李显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684年
韦氏,豫州刺史韦玄贞之女,初为李显太子妃,后为李显皇后。貌美诱人,权欲极强,其政治野心不亚于武则天。
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做皇后以后,先废除了太子李忠(高宗之子,非武则天所生),然后立她所生的长子李弘为太子。不久她又将李弘废去,立其次子李贤为太子。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将李贤废掉,改立她的第三子李显为太子,并纳韦氏为太子妃。时李显年25岁,韦氏年18岁。
公元684年,李显即位为中宗。册立韦妃为皇后。中宗为太子时,提拔韦氏父韦玄贞为豫州刺史。
由于韦氏和中宗平时相爱较深,当韦氏常常提及自己的家族,中宗会意,想再次提拔岳父到朝内当侍中。韦玄贞无功而连连提升,众大臣不服气,裴炎入朝谏阻,反复几次,惹得中宗大怒,厉声叱道:“我把天下给韦玄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何止一区区侍中呢?”裴炎更为惊惧,忙将此话转告太后武则天。武氏正感到大权旁落。中宗的这番话更让她不安,当下与裴炎商定计谋。这年二月,武氏密诏中书侍郎刘袆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勋等率兵入宫,在乾元殿召集百官,太后武氏临朝,裴炎宣布太后敕令,废中宗为庐陵王,中宗愕然问道:“我有什么罪?”武氏大声训斥:“你连天下都想送给韦玄贞,还说没罪吗?”中宗无话可说,只好悻悻而去。接着裴炎等人又推相王旦为帝,改元文明,即唐睿宗,但皇帝不住正殿,国事皆出自武后。
中宗被废为庐陵王后,四月又迁到房州,前后14年中韦后一直陪伴中宗,备尝难苦,情爱笃深,每次听说敕使到来,中宗免不了恐惧,要自行寻死,韦后多次劝阻,“祸福没有长久的,敕使来,未必是敕死,何必这般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