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49章

中国皇后全传-第49章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宗命许敬宗再审。

次日,许敬宗又编造韦季方供词:“韩瑗曾经对无忌说:‘柳爽、褚遂良劝公立梁王为太子,现在梁王已经被废,皇上也怀疑公,因此把您的表弟高履行贬出京师。’自此无忌忧虑恐惧,后来看到堂侄长孙祥又被贬,韩瑗得罪,便日夜与季方等人谋反。”

高宗还犹豫,说:“我决不忍心加罪于元舅,让后代史家说我不能和亲戚和睦。”

许敬宗又蛊惑说:“现在无忌忘先朝之大德,舍陛下之至亲,听受邪谋,遂怀悖逆,意在涂炭生灵……臣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机之事,间不容发,若少迟廷,恐即生变,惟请早决!”

高宗被这耸人听闻的言辞搞昏了头,仅听一面之词,便下诏削去无忌官爵,流放黔州(今四川彭水),立即发兵遣送。

七月,许敬宗遣同党袁公瑜往黔州,逼令长孙无忌自缢而死。柳爽被杀于象州,韩瑗已死,开棺验尸,来济被远贬庭州(今属新疆)。被株连的有长孙、柳、韩、于等家族成员几十人,或杀或流或贬。

至此,长孙无忌集团被彻底摧毁。

与此同时,素受压抑的寒门出身的官员李义府、许敬宗等被擢为宰相,把持朝政,逐渐集结到武后周围,形成了绝对的优势。

长孙无忌集团的垮台,标志着一个多世纪里关陇士族集团把持中央政权局面的终结,也标志着几百年来门阀政治的终结。从此,以武则天为首的寒门官僚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大有作为了!

正当武后庆幸自己清除了长孙无忌集团这一特大障碍时,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掀起的废后风波,险些使她功亏一篑。

自永徽六年之后,到废立太子,直至彻底摧垮长孙无忌势力集团,每一步都遵循了武则天的意志,达到了预计的目的,这时,武则天春风得意,颇有心满意足之感。特别是自公元660年以来,高宗因病令她决百司奏事,更助长了武则天的骄傲情绪。她一反过去屈身忍辱、奉顺上意的谦恭姿态,对高宗横加牵制,恣意专行,并且还时常引道士到后宫做法术。

高宗虽然是个懦弱优柔的君主,执著追求真诚柔腻的感情生活。但此时他毕竟是一国天子,精力充沛的男子汉。他讨厌受人牵制,自被立为太子起就在长孙无忌的控制下生存,如今又受到妇人的摆布,使他仍不能舒心地做皇帝,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宰相上官仪早就对武后的专横怀有不满,这时他猜透了高宗的心思,便指使亲信宦官王伏胜控告皇后引道士郭行真入禁中为蛊祝,祈求非分之福。高宗闻听此事,气就不自一处来,心想,“皇后也太过分了,朕把你娶到身边,一切都顺从你的愿望,并把你立为皇后,如今还不满足吗?看来皇后没安好心。”于是对身边的上官仪说:“皇后品行有损,应当废为庶人。”

上官仪见状,更是火上浇油,怂恿说:“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应该废之,以安顺人心。”

高宗立刻命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武则天安插在高宗身边的亲信,见势不妙,赶快跑回后宫,向武后报告了这一可怕的消息。武后闻讯,慌忙赶到皇帝身边,这时废后诏书正捏在高宗手里。武后立即施展出妇人惯用的手段,跪在高宗面前,痛哭流涕,边哭边诉说:“妾自跟陛下这么多年来,精心侍奉陛下,情真意切。近几年来,陛下龙体欠安,臣妾一方面帮陛下料理繁杂的国事,以减轻陛下的负担,一方面又四处派人,多方寻找良医为陛下治病。近来听说有个叫郭行真的道士技艺高超,妾特请来为陛下祈祷,希望陛下早日康复。没想到臣妾好心没得好报,却换来这样的下场。我好命苦啊!”说完,便嚎啕大哭。

高宗听完这番申诉,看到面前心爱的皇后哭得如此伤心,便内疚地说:“起初我并没有要废你的意思,都是上官仪对朕说你如何如何,朕听了他的一面之词,都是朕不好。”

这样,高宗当场就把上官仪抛了出来。

上官仪曾在陈王李忠府中任谘议参军,和王伏胜同在陈王府共事。这便成了武后等人诬陷上官仪的素材。

高宗回心转意后,武后立即指使许敬宗诬陷上官仪与李忠谋反,马上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逮捕下狱,百般折磨后死去。他的家属全被除籍。襁褓中的上官婉儿——上官庭芝之女——也随母一起没入掖庭充当奴婢。婉儿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成为武则天的心腹笔杆,活跃于武周政治舞台。郭沫若先生十分赞赏她俩能够摆脱杀父之仇的私怨,在国事上密切合作的雅量,并把这一故事写进了新编历史剧《武则天》中。

上官仪被杀后,朝廷中再也没有敢与武后作对的势力了。从此,武后便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后宫主人。

临朝听政权势无双

自公元659年,长孙无忌集团被摧垮后,武后便逐渐参与朝政。显庆五年十月高宗突感风眩,头痛得厉害,眼也看不清楚,无法和文武官员讨论政事。于是高宗决定,在他痊愈之前,由武后代理朝政,亲自裁决政务。从此,武后正式垂帘听政。

公元664年,上官仪被诛后,武后与高宗并列临朝,在翠帘之后,过问一切政务,高宗只是个摆设,坐在御座上,极少发表意见,朝廷大权完全掌握在武后手里。当时朝廷内外并称帝后为“二圣”。

在高宗的信任下,武则天的政治势力顺利地稳步地增长着。在这期间,她所急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姓氏录》的修订。

自从得到高宗的宠爱,从尼姑庵重返后宫,人们常背地里说她是“身份卑贱的侍女”,在入主后宫的过程中,处处又受到贵族元老们以“出身寒微”的理由所阻拦,心里实在愤怒难忍。如今虽然登上了皇后宝座,也许还有人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轻视嘲弄呢!过去一直受压抑,如今必须予以回报!

贞观中,太宗曾命高士廉等人依照官品定族姓的原则,重新修订《氏族志》。但是,《氏族志》并没有跳出魏晋以来重阀阅的旧例,一切旧士族虽然官职很低,但仍被列入。而在所列9等、293姓、1651家中,官至三品的武士彟一家竟被排斥在外。对此,武后一直耿耿于怀。特别是后来的种种遭遇,更坚定了她要修改《氏族志》的决心。

显庆四年六月,长孙无忌刚被贬出京城两个月,武后便授意许敬宗、李义府等奏请修改《氏族志》。高宗准奏,命孔志约、杨仁卿等修订,改名为《姓氏录》,武后一族成为天下第一等的名门,以下按唐朝官品的高低,分为九等,彻底打破了士族大姓排在首位的框框。这么一来,一些名门贵族和士大夫们认为这违背了传统的定族姓的办法,他们把《姓氏录》称为“勋格”,即赏军功的办法,因此他们以登上《姓氏录》为耻,纷纷抵制。李义府上奏收缴焚烧《氏族志》,强行推行《姓氏录》。

《姓氏录》的修订,虽然没能彻底根除士族势力,但它对门阀制度的否定,加速了士族势力的衰亡,人们的门第观念也为之一新。

在颁布《姓氏录》的六月里,武后授意许敬宗向高宗提出了举行封禅大典的建议。封禅是指承受天命完成统一的天子或有为明君,秉承敬天的思想,到泰山祭祀天神和地神,陈述功绩,感谢上天恩赐的礼仪活动。封指封天,禅指祭地。武后非常盼望举行封禅大典,并希望能改变制度,主持禅礼。只要能举行大典,她就是本朝第一个直接参加封禅的皇后。她更答谢上苍赋予自己的“天命”,更祈祷天命早日实现,能早日掌握天下大权。想到梦寐以求的封禅将要实现,不禁欢欣雀跃。

高宗采纳了许敬宗的建议,决定于公元669年元旦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五月,任命李勣和许敬宗为封禅使,并决定御驾提前两个月出发。十月,武后上表,向高宗请求道:“以前封禅均由皇帝主持,虽贵为皇后,女性也不能参与。而‘地’本来就应该属女性,因此祭地的‘禅’礼应当由女性主持。请准予由皇后率内外命妇亚献。”

由皇后率内外命妇参加“禅”礼,虽然前所未闻,对武后来说已不是新鲜事了。当年举行立后大典时,武后就曾破天荒地登上太极宫肃仪门,接受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节的朝贺。此后,她不断地向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挑战,且每次都获得空前的胜利。毫无疑问,这也是为了将来名副其实地掌握政权、君临天下在打基础。

当武后提出请求后,高宗立刻下诏:“继天子之后,皇后可升禅坛主持亚献。”

十月二十八日,封禅仪仗,千骑万乘,绵延数百里,浩浩荡荡开往泰山。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率其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盛况空前。礼成,文武百官皆赐爵加阶,极尽优容。这些受赐之臣又怎能不对这位大唐开国以来第一次封禅大典中最出风头的武则天感恩戴德呢!她在击败上官仪以后,借助“比岁丰稔”的大好经济形势,立即策划筹办封禅,并在典礼中争抢亚献角色,足见她在政治上的活跃和着意笼络人心的机智。

武则天为实现自己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毕生坚持不懈地用各种手段扩大自己对官僚阶层的影响,不断培植和更新拥戴自己的官僚队伍,奠定了她一生成功的基础。周隋以来,随着九品中正制逐渐失去魅力,到武后掌权时,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发展起来,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涌入官场。他们代表新兴庶族地主的政治要求,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武则天的登台,作为他们的总代表,为他们广开了门路。在唐高宗在世时,武则天便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支有相当势力的亲信队伍,其核心是开始于乾封年间的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是武后以修撰为名召入禁中的文人墨客,因特许从北门即玄武门出入,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知名的有刘袆之、元万顷、范履冰等。这些文章高手不仅完成了《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等一批著作,而且倚仗武后的权势,直接参预朝政,分割宰相的权力,从而成为武后控制外廷的重要御用力量。开馆延揽士人著书立说,历来是有政治色彩的活动。北门学士的设立同样是武则天培植亲信力量以操纵朝政的新的政治策略。在此后的20多年里,武后由皇后到临朝称制,进而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批文人学士智囊班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公元674年,皇帝称天皇,武后进号天后。此为空前绝后之举,天后与其说是天子的妻子,毋宁说是“天”本身的后妃,具有神秘、庄严的意味。只有喜欢玩文字游戏的武则天才会想出这种点子,但这实际上又是对反对势力的一次无形的示威。4个月后,天后提出了12条政治主张,即“建言十二事”,包括了劝农桑、薄赋徭、息兵、广言路、父在为母服丧三年等,这是具有政纲性质的建议书,涉及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由高宗诏令施行。

当时天后刚过50岁,虽然已接近老年,但她健康状态极佳,天生的美貌仍未衰退,这样一位精力过盛的美人政治家,岁月对她也退避三舍。经过实际的参政,使她的信心和风度更加慑人。此时,处于政治巅峰的武则天,俨然当上了真天子。

然而,偏偏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和她过不去。

武则天与高宗共生了4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又名哲),四子李旦(又名轮)。公元656年,废太子李忠,立李弘为太子。李弘性情仁厚,谦虚谨让,深得父皇的厚爱和大臣们的信赖。

公元671年正月,皇帝出幸东都洛阳,命皇太子李弘留在京师长安监国。咸亨四年,高宗因病又令太子受诸司奏事,屡次实习朝政。这年太子又娶左金吾将军闻喜大姓裴居道之女为妃,十月完婚。高宗对儿媳“甚有妇礼”十分满意,高兴地说:“太子妃贤淑通达,东宫的内政再也不用朕担心了。”这时的高宗,身体越发不支,他感到自己无力承受国家政务的烦扰,便产生了禅位太子的想法。

长大成人的儿子(此时太子弘约20岁)使武后忧心忡忡,眼看着自己将要丧失辅政的权力,特别是这儿子对自己并不像丈夫那样百依百顺。咸亨二年太子监国时,他发现宫中幽禁着自己的两个异母姐姐——萧淑妃的义阳、宣城二公主,都已是年逾30的老姑娘了。太子弘立即向父皇奏本,要求马上释放被幽禁已久的两位公主,并设法将她们下嫁给适当的朝臣。太子弘的指责,惹恼了母后,她气愤地当即就把她们配给了身份低微的士卒。此后,太子屡次违背天后的旨意。对这么个“不识好歹”的儿子,武后也只好“忍痛割爱”了。上元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