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137章

中国皇后全传-第137章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也极为奢侈,穿的是精制绫罗绸缎,吃的是精选山珍海味。据说她每顿饭菜,主食不下50种,菜肴多达百余种,所耗银两足供5千余农民生活—天。慈禧还恬不知耻地将自己神化,她曾把自己装扮成观音菩萨模样,端坐在所谓仙桃树下,并让一童子手棒仙桃和灵芝,念念有词地呼“佛爷”,向自己“虔诚敬献”。

正值慈禧庆寿之年,日本军阀借口“东学党事件”(朝鲜的一次农民起义),出兵朝鲜,并袭击中国在朝鲜的军队,接着又挑起了对中国海军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就在这战火纷飞、国败民亡的危机关头,慈禧、李鸿章之流竟以庆典为重、国事为轻,对日本侵略者一再忍让,乞求美英等国从中“调停”。结果就在光绪二十年十月十日,慈禧“六旬庆典”进入高潮时,日军攻占了大连,大肆杀烧抢掠。一方面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国土沦丧,一方面是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赏戏3天。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慈禧的投降卖国路线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等,从而把中国进一步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马关条约》签订不久,北京城门口就出现了一副讽刺慈禧的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在那样黑暗专制的统治下,竟然会出现这样的对联,说明人民已经愤怒之极。

在全国一片愤怒的谴责声中,台湾人民发出檄文,声言要杀死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等卖国贼,慈禧也感到众怒难犯,不得不免去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职,仅留大学士虚衔。孙、徐先后退出军机处。慈禧把失地赔款的责任推给光绪皇帝之后,就带上李莲英跑到颐和园享福去了。

镇压变法携帝西逃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七八十年以来在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中流传的改良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一股强劲的改良主义思潮。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举起“变法”、“维新”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挑战。面对这种局势,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态度截然不同。

光绪帝很希望利用改良派这股力量对付后党,将慈禧手里的大权夺过来,使自己和国家的处境都得到改善。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发表诏书,正式表示了变法的决心。接着,他任用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一连发布了几十道改革的命令,决定修铁路、采矿产、办实业、开银行、改革官制、兴办新式学堂等。这些法令对于发展资本主义是有利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对于光绪皇帝的这些举动和变法维新者的一系列活动,守旧大臣们纷纷向慈禧反映,希望她尽快出面阻止。善于搞阴谋诡计、而又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上不动声色,装出“既归政,则不再干政”的淡漠态度。但等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到了最热烈的时候,她突然动手,打了光绪第一个措手不及。慈禧迫使光绪皇帝下令免去他的老师维新派翁同龢的职务,并逐回原籍。接着下令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都必须到她面前谢恩,从而控制了用人权。并且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并且加文渊阁大学士,统率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的北洋三军,之后又取消了已经采取的各项变法措施,亲手葬送了这次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机会。

镇压了变法维新运动以后,慈禧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日益激化。慈禧要对参加变法维新的骨干分子斩尽杀绝,但是一些重要的维新人物却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掩护下逃走了。康有为在英国人的掩护下逃到了香港,梁启超也在日本人的掩护下逃往日本。这对于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慈禧来说,实在是不能容忍。

慈禧囚禁了光绪皇帝,可对外界却宣布光绪皇帝病得很重。各国公使不相信,要求派法国医生进宫探病,慈禧坚决不允许,在各国公使的极力强求下,才答应把法国医生召进宫来,去给光绪皇帝看病。没想到,这位医生看完病以后对人们说:“皇帝血脉正常,根本没有什么病。”对此,慈禧很是恼火。

慈禧对光绪皇帝反对自己、支持变法运动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她要废掉光绪皇帝,另立一个听话的皇帝。不久,她选中了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亻隽,立为大阿哥(即皇储),准备继承皇位。没想到,她这种做法竟遭到了中外许多人的反对。慈禧派人去说服各国驻京公使,让他们前来祝贺。但各国公使都不来捧这个场,使得慈禧非常下不来台。

这时,中国大地上闹起了反帝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就连天津、北京也处处设“拳场”,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的极端愤恨。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慈禧对义和团予以镇压,并以保护使馆为名直接出兵。慈禧对义和团是“剿”是“抚”举棋不定。恰巧在这时候,有一个谣言传入慈禧的耳朵,那就是洋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她把政权交给光绪皇帝。慈禧大怒,决定向美、英、法等八个国家宣战。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六月,慈禧召开御前会议,正式向八国联军宣战。

谁知宣战才几天,慈禧出尔反尔,竟派荣禄前往各国使馆慰问,表示愿意马上停战议和。荣禄亲自领兵来到北御河桥,在一块木牌上写着“钦差大臣荣禄,奉慈禧太后的命令,前来尽力保护使馆”。在战争进行最激烈的时候,慈禧派奕勖去慰问各国公使,送去瓜果、蔬菜、米面,放到使馆聚集的东交民巷街口,任由洋人自行拿用。慈禧还无耻地说:“这是我关怀笼络外国人的一点意思。”充分表现了她对外“宣战”的骗局。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义和团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也难以扭转不利局势,八国联军很快逼近了北京城。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慈禧扮成农妇模样,携带光绪皇帝和大阿哥,在部分大臣和太监的簇拥下,狼狈西逃。临行前,珍妃出面请求皇上不必西去,应该留下来处理和各国讲和的事情。慈禧平日最不喜欢珍妃,见她此时又反对自己,竟命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了。

在西逃过程中,慈禧这个不可一世的女人吃尽了苦头。但是,境况稍有好转,她又威风起来。逃到西安以后,慈禧把巡抚衙门作为行宫,又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单是每顿饭选菜谱就有100多种,鸡鸭鱼肉、燕窝海参,应有尽有,每天都要用200多两银子。可慈禧却说,这可比在北京的时候节约多了!

早在西逃路上慈禧就派李鸿章充当全权大臣,与八国联军谈判求和。并用光绪帝名义发布上谕,赖掉她“宣战”的责任,并把她利用过的义和团与主战派大臣作为替罪羊,斩杀了主“抚”的刚毅、徐桐等人,以此讨好洋人;同时一再催促李鸿章、奕勖等与侵略者讲和。

八国联军明知宣战责任在慈禧,也不再追究。因为他们发现慈禧仍可作为殖民者统治中国最听话的工具。这样,清朝军队与八国联军很快就勾结起来,扼杀了义和团运动。

公元1900年,即光绪二十六年,年底,外国侵略者提出“议和大纲”12条,慈禧连忙下令:“所有12条大纲,应即照允。”没经过多少谈判,就于第二年九月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军费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连本带息共计9。82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抵押;允许各国在京、津和山海关驻兵;清政府保证禁止国内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活动,等等。惊人的巨额赔款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苛捐杂税又一批一批地压在了全国人民头上。而“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平毁以及北京至山海关一带驻扎外国军队,则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清政府还义务地替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这就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豢养的走狗,卖国求荣的慈禧却为保住自己的地位满心欢喜。就在光绪二十七年(即公元1901年)八月,西安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慈禧一行3000多辆马车,满载着金银、古董,浩浩荡荡起驾回京。此番东归,绝非当初狼狈西逃时可比,一路上竟然以黄沙铺路,大肆搜刮,极力挥霍,穷奢极欲。半路上,她突然接到卖国贼李鸿章病死的消息,十分悲痛。李鸿章死前又向她推荐了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慈禧一行回到北京,结束了西逃生活。她到京后10天,就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及其夫人,极尽献媚求宠之能事。

最后岁月东陵厚葬

慈禧西逃回到北京后,仍然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自己大权独揽。参照“西法”,整顿一切政事。实质上,就是更加顺从帝国主义的驱使和控制,使清朝政府进一步买办化。慈禧不打自招地说:“我们现在全力实行整顿政事,就是为了以后给各国提供更大的实惠。”于是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兴起。为了抵制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挽救自己的统治地位,公元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慈禧开始玩弄“预备立宪”的骗局,实行了一些不伦不类、欺世盗名的改良政策。但是,此时,一场大的革命运动已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慈禧也即将走完了她一生中最后的岁月。

慈禧这个荒淫无度的女人,哪怕在她生命将近终结之时,也没有忘记利用权力及时行乐。公元1903年,即光绪二十九年,慈禧心血来潮,提出乘火车去谒祭东西祖陵,但当时并没有从北京城通往东西陵的铁路,为了满足慈禧的要求,只得立即抢修,结果单是铁路铺修到东陵,就花了153万多两白银。她过73岁生日时,仅袁世凯就送她两套玄狐裘袍褂,一枝旗妆大梁头横簪,两枝伽楠香木中镶宝石珠凤,还有一枝一人高的大珊瑚。盛宣怀则送了一批宋、元、明三朝名家书画,又用1000两黄金,打造了9柄金光闪闪的大如意。其挥霍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填补她精神上的空虚,她请美国女画家卡尔进宫为她画像,还经常赌博、玩狗……她喜怒无常,动辄杀人。有一次,一个太监陪她下棋,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这匹马。”她立刻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叫人把这个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

慈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权力。光绪皇帝死后,她立即立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皇帝,定年号为“宣统”。当时溥仪年仅3岁,自然什么事也不懂,因此慈禧又一次发布懿旨:“小皇帝年纪还小,应当专心学习,所有军国政事,都按我的训令施行。”第二天,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三日,慈禧便死在了中海仪鸾殿,终年74岁。慈禧死后,由徽号加谥号通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照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光圣显皇后。”

慈禧的死,与傀儡皇帝光绪之死只一天之隔,而且帝后矛盾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两人之死的关系,便成为历史上一大公案。一个时期以来,慈禧毒死了光绪皇帝的这种说法颇为流行,演义小说也多衍用此说。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说法不过是猜测而已。

据记载,光绪皇帝早在死前五六天里就卧床不起,进入了弥留状态。因此,慈禧没有必要再采取什么措施。再说,慈禧的病是慢性的,在死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腹泻和胃燥,并无必死之兆,因此,她也不会担心会死在光绪皇帝之前。这些问题,从当时御医的诊断用药记录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慈禧一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慈禧死后,慑于她的余威,清政府对她实行厚葬,浪费了国家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慈禧入殓。慈禧的棺材,木料取自云南深山老林,光是运费就耗银数10万两。棺材成型后,用100匹高丽布缠裹衬垫,然后油漆达49次之多,抬棺的杠夫分十几班,每班128人。出殡那天,送葬队伍达十几里,所过之处,凡有碍的建筑物,无论大小,一律拆除。从北京城到东陵,走了7天,途中这么多的人要设多少临时住所,已经不可计算。从慈禧断气到把她埋入地宫,折腾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耗白银达120多万两。

慈禧厚葬的真正体现之处,还在于她的随葬品之多、之精、之珍、之异。慈禧的随葬品之丰富珍贵,是世界上任何帝王都难以比拟的。在慈禧的珍珠凤冠上,最大的一颗珍珠大如鸡卵。其口中所含夜明珠,在夜间百步之内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