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年氏生下了雍正的第7个儿子福宜,但未满周岁就夭折了。六十年十月,又生第8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又生第9子福沛。但都相继夭亡了。
年氏进雍府较晚,但却得到雍正的喜爱,有专房之宠,故连生三子一女。雍正元年,被封为贵妃。年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呢?一方面当然是她独有可爱之处;另—方面,也与她的哥哥年羹尧不无关系。
雍正初,年羹尧与隆科多以拥立有功,倍受雍正恩遇。年羹尧的文韬武略,都深为雍正帝所赏识。尤其是他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平定青海叛乱以后,雍正更是兴奋异常,将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雍正晋封年大将军为一等公,加太傅。年羹尧的父亲、儿子也被加官封爵。那么,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深得雍正恩宠,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是由于雍正对年羹尧宠异非常,以致使他权势炳赫,几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年羹尧依恃功高、皇帝宠信,行事不知检点,做出种种越权枉法的事情来。同时,他的趾高气扬也引起雍正另一部分亲信的不满,这些人不断向雍正耳中吹风,似乎天下恩威不自上出,而雍正也成了年羹尧的掌中玩物了。雍正疑心大作,他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年羹尧了。
公元1725年,雍正公开罪责年羹尧。
年氏为此忧心不已,她为哥哥的不检点而不安,也为世态炎凉而感到可畏。时间一长,她就病倒了。雍正帝不忍在年氏垂危的关头雪上加霜,虽早已决定要整治年羹尧,但也不便在年氏病危之时动手,那毕竟是他专宠多年的贵妃啊。
这年十一月,年氏病危,雍正加封她为皇贵妃,并表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她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面前小心恭慎;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年氏一病不起,于当月死去。一个月后,年羹尧被赐死。
年氏死后,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年,使其从葬于泰陵。
第三百八十一章 耿裕氏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稹贵妃
姓名:耿裕氏
生卒年:公元1689~1784年
婚配: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封号:裕妃
封妃时间:公元1723年
子女:皇五子弘昼
谥号:纯悫皇贵妃
耿裕氏出生于中等官吏之家,姿容秀丽、聪颖过人。耿氏初为格格,在雍正帝为雍亲王时,入雍亲王府,为雍正侧福晋(即侧室偏房妻子)。后胤禛即位为世宗,耿氏于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被封为裕嫔,后晋封为裕妃。
耿裕妃生活在清朝最繁盛时期,她应该算是一位很幸运的妃子。她在宫中深得雍正喜爱,常有专房之宠。后为雍正生下聪颖伶俐、虎头虎脑的皇五子弘昼,深得雍正喜爱,并于雍正十一年封弘昼为“和亲王”,又让其与弘历(后为乾隆皇帝)共同主持苗疆事务。
耿裕妃始终对雍正至尊至爱,她对雍正勤政好学、不喜声色犬马、坚决整治贪官污吏非常支持,又对其日常生活十分关心体贴,还常陪雍正饮酒,以解雍正繁忙劳累、处事忧烦之困。后弘昼不幸死去,她大度节哀,又在乾隆盛世平安愉快地生活了近20年。
公元1784年耿裕妃寿终正寝,终年96岁,乾隆帝为其上谥号为“纯悫皇贵妃”。
第三百八十二章 富察氏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皇后
姓名:富察氏
生卒年:?~1748年
婚配: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737年
子女:二子(永琏、永琮)
谥号:孝贤纯皇后
公元1727年,乾隆帝为皇子时,封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为嫡福晋。
公元1737年,乾隆帝册立富察氏为皇后。
富察氏是个注意节俭的人,她当皇后13年,从没佩戴过珠宝玉饰,只用通草绒花做装饰品。每年新春正月,后妃们都要做荷包献给皇帝。别的妃嫔都用金银丝线,做成的荷包金光灿灿,非常华丽,唯独富察氏用鹿羔绒毛制作荷包敬献皇上。富察氏这样做,是想仿照清朝在关外时期的样式,以此提醒乾隆帝不忘祖宗。乾隆帝很敬重她。
但尽管乾隆帝表面上很敬重富察氏,内心里却不以为然,他另有一番情趣,依然挥霍奢侈。乾隆帝大修避暑山庄,所费亿万,大修圆明园,也不下亿万。圆明园里奇珍异物,令人目眩神迷。
乾隆帝口口声声要节俭从事,但并未从事节俭。皇后富察氏再三提醒劝谏,也不起什么作用。
公元1748年,富察氏随同乾隆帝东巡。三月,途经山东德州,准备乘船返回北京。有人说,乾隆帝对当地妓女非常眷恋,富察氏劝谏乾隆帝要自重,爱惜身体。这下可惹恼了乾隆帝,不仅责骂富察氏,还动手打了她几个耳光。富察氏气恼之下,便跳河自杀了,回京后只说是病死的。富察氏投河自尽,只是一种传说。她实际上的确是病死的。刚到德州的时候,她就得了感冒。适逢当地又连日春雨纷纷,天气格外阴冷。她感冒没好,又劳累过度,转成肺炎,不治而死。年37岁。生有永琏、永琮二子。
富察氏死后,乾隆帝很悲痛,昼夜兼程返回北京,将富察氏殡于长春宫,服缟素12日。
在皇贵妃高佳氏死去,上谥以“慧贤”时,皇后富察氏曾对乾隆帝说:“我他日期以‘孝贤’,可以吗?”于是,此时遂谥富察氏为“孝贤纯皇后”。
乾隆帝悲痛之余,亲自为孝贤纯皇后撰写了碑文。字里行间情切意深,表达了乾隆帝对皇后的思念和敬重。乾隆帝还写了一篇《述悲赋》,追忆、评述了孝贤的一生。
公元1752年,孝贤纯皇后葬于孝陵西胜水峪。后来便在这里修建了裕陵。
第三百八十三章 乌喇那拉氏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皇后
姓名:乌喇那拉氏
生卒年:?~1766年
婚配: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750年
子女:二子(永璂、永璟)
佐领那尔布的女儿乌喇那拉氏原为乾隆皇帝的侧室福晋。公元1737年,被封为娴妃,公元1745年进为贵妃。富察氏皇后死后,她进为皇贵妃,管六宫事。于公元1750年,乌喇那拉氏被册立为皇后,成为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
乌喇那拉氏个性很强。她也时常劝谏皇帝不要太奢侈挥霍,可乾隆帝依然如故。公元1765年,乌喇那拉皇后随同乾隆帝南巡到杭州。杭州地方官为迎驾,用彩绸、彩布搭建彩棚、点景,设立香案等,造成巷舞街歌的喜庆气氛。并雇下昆腔、京腔、秦腔、梆子腔、二簧腔等戏班子迎驾。御驾光临时,纷奏杂鸣,好不热闹。这份热闹再加上杭州的美景,使乾隆帝不愿回京城。乌喇那拉氏便劝乾隆帝不要过分迷恋,应早日返京,却遭到乾隆帝的唾骂。她一气之下,就把自己美丽的头发全部剪光,以此来表示不满。乾隆帝认为她剪掉头发违背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大发雷霆,下令让乌喇那拉氏先返回京师。乌喇那拉氏回京后,心情郁闷,长久不能恢复,病死于公元1766年,有永璂、永璟二子。
满人御史上疏请求仍以皇后礼葬乌喇那拉氏,乾隆帝不同意,诏曰:“无发之人,岂可母仪天下哉。”命按皇贵妃仪礼治丧。
公元1778年,乾隆帝东巡。有一个叫金从善的人上书,首及建储,次为立后。乾隆帝谕曰:“那拉氏本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涵不行废斥。后以病死,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己,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令诸大臣议从善之罪,坐斩。从此,乾隆帝不复立后。
第三百八十四章 魏佳氏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皇后
姓名:魏佳氏
生卒年:公元1727~1775年
婚配: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封号:皇后
子女:四男二女:皇十四子(早殇)、皇十五子颙琰(嘉庆帝)、皇十六子(早殇)、皇十七子永璘,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谥号:令懿皇贵妃(追谥为: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原为汉族,姓魏,后入满洲旗,改姓魏佳氏。魏清泰之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第三位皇后。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即嘉庆帝)生母。
乾隆帝曾经有过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是富察氏,卒后谥“孝贤纯皇后”;第二位皇后是乌喇那拉氏,得乾隆宠爱,曾常随乾隆出巡。一次随乾隆巡游至杭州,晚上她见乾隆选了十多位江南美女饮欢度夜,于是她愤而削发,表示反对。乾隆说她患了精神病,遂命人将她送回京城,后又要废其后位,经朝臣进谏虽未废去,然已名存实亡。死后无谥号,以皇贵妃礼下葬。第三位皇后即是魏佳氏。
魏佳氏因长得艳丽出众、娇巧可人,初入宫即被封为贵人,后累封令嫔、令妃、皇贵妃。生有四男二女:即皇十四子(早殇)、皇十五子颙琰(嘉庆帝)、皇十六子(早殇)、皇十七子永璘,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公元1775年,魏佳氏病逝,终年49岁,谥“令懿皇贵妃”,后追谥为“孝仪纯皇后”,葬裕陵。
第三百八十五章 和卓氏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容妃
姓名:和卓氏
生卒年:公元1734~1788年
籍贯:清朝新疆叶尔羌
民族:维吾尔族
婚配: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封号:容妃(又被传为“香妃”)
封妃时间:公元1768年
在乾隆帝的后妃中,有一个维吾尔族人,被封为容妃。长时间来,人们都称她为“香妃”。从清朝末年起,我国民间出现了许多关于香妃的传说。
公元1914年,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南部,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古物陈列所”。这个所在浴德堂展出了一幅从承德避暑山庄移来的“香妃戎装像”。在画像旁边,附有一个“香妃事略”,简单介绍了香妃的身世和生平: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西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寻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今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具如西域式。又武英殿之西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誉,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子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屈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此像佩剑而立,纠纠有英武之风,一望而知为节烈女子,系乾隆时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手笔。此像之由来,相传为得自热河行宫,早有影片流行,可信成分,还待考证。正是这个不大可信的事略,引出了关于“香妃”的荒谬传说。
其实,香妃的正式封号是容妃,即容貌出众之意。容妃生于公元1734年,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始祖派噶本巴尔的后裔,世居叶尔羌。其族为和卓,故称容妃为和卓氏。
公元1755年,清平定准噶尔时,解救了曾被囚禁的布那敦、霍集占(即大、小和卓木)。后来他们兄弟又叛乱。容妃的哥哥图尔都因为反对割据,不屈顺于叛酋霍集占兄弟,将全家从天山南麓的叶尔羌迁往天山北麓的伊犁居住。
公元1758年,容妃的叔额色尹和兄图尔都配合清政府军队作战。使大小和卓腹背受敌,对于夺取战事的胜利立下了大功。由于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作出了贡献,一家受到清廷重视,被召入京师。于是,额色尹、图尔都等人带着家眷,骑着骆驼,浩浩荡荡地向北京进发了。
早在额色尹等人起程之前,乾隆帝就派人在西长安门外修建了一所伊斯兰教寺院,在寺院周围又盖了一片房产,供额色尹等人到京后居住。这一带就叫“回子营”。额色尹等人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了三个多月,终于到了北京。几天以后,乾隆帝召见了额色尹、图尔都等人。因他们在平息霍集占兄弟叛乱时立下了战功,分别被封为辅国公、扎萨克头台吉。
容妃从小生活在戈壁绿洲,从来没见过这么高大的房屋、繁华的街道、密集的人群。看到这一切。她格外高兴。她端庄秀丽,也像其他维吾尔族姑娘一样善良勤快、热情、活泼,能歌善舞。深得大家喜爱。图尔都有一个好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