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新传-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承蒙总统伉俪、副总统伉俪、于右任院长、谢冠生院长、张岳军秘书长以及中央银行俞飞鹏副总裁等亲往机场迎接,顺此敬致谢忱。
从孔祥熙的谈话表示,这次来台是给蒋介石做生日。但台北政界耳语纷传,谓孔氏此次返台,是台湾当局粉饰门面之举,蒋介石为了配合“反攻大陆”需要,意欲给人以国民党“大团结”印象。做为“皇亲国戚”的孔祥熙,应有响应之义务。否则蒋氏已在台湾做了13个生日,他为什么一次都不回来呢?
宋美龄当年催办护照1947年7月间,孔祥熙处理完在国内的股份和房地产后,向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递交一份外交护照,并附亲笔信一封,要求延长该护照的使用时间。这张护照是1944年签发的,当年出国赴美的名义是国府委员兼行政院副院长,任务是考察中国银行国外业务与洽谈美对华救济事项(孔同时是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而现在,孔既非行政院副院长,又不是国府委员。外交部官员十分为难。不同意,有碍于孔的颜面,尽管他已经下台,然潜力亦殊不可侮;同意,则与规定不相符。考虑再三,决定以孔氏为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名义另办一张“官员护照”(较外交护照低一级),可承办人指出,中国银行仅能算国营事业,董事长不能算作正式的政府官吏。
正欲再想办法,蒋夫人宋美龄亲自打了一个电话催办。外交部官员因奉此意,灵机一动,给孔祥熙一个外交部顾问的名义,乃填发外交护照。
经过上述的曲折,虽有点委曲这位前首魁,但外交护照,总算到手。
从孔祥熙变为外交部顾问出国,不禁使人联想到三年前这位财神在巴西“养病”时,孔大少爷及孔二小姐赶往“侍奉”的事。孔大少爷出国,普通护照当然不行,官员护照也不乐要,就弄一个外交部的名义领得外交护照。而孔二小姐呢,如果跟着她的父亲走,自然可用眷属名义领得护照,但二小姐不肯托庇尊翁宇下,她外交护照上的身份是蒋夫人的外甥女。这次孔祥熙又要出国了,外交部的官员开玩笑说,假使他的大公子与二小姐也出去的话,不知道护照又该怎么填。
居留美国的政治色彩1948年以后,孔祥熙作为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主要董事,和宋霭龄一直在里弗达尔过着流亡生活。孔祥熙每周有两、三天开车去华尔街,余下的时间在家里工作。专栏作家德鲁·皮尔逊,是在孔家成为流亡者之后,仍然保持对他们感兴趣的少数几个新闻工作者之一。他称中国银行为“院外援华集团的神经中枢”。皮尔逊提醒他的读者们,通过“院外援华集团”的各办事机构,中华民国政府将数千万美元过户,以支付闪电战式的宣传的费用。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这样写到:孔祥熙博士对美国政治熟话的程度不亚于对中国财政的精通。在路易斯·约翰逊参加杜鲁门内阁好早以前,孔就选择约翰逊为他的私人律师。后来,约翰逊当了国防部长,成为主张美国支持台湾最坚决的倡导者之一。这与他和孔的关系,也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孔祥熙博士曾多次拜访新罕布什尔州参议员斯泰尔斯·布里奇兹,而这位参议员也一直积极敦促给台湾和蒋介石流亡分子以援助。
1948年,布里奇兹竞选连任时,他的表上登记了纽约的阿尔弗雷德·科尔伯格的2000美元的竞选捐款。科尔伯格,是“院外援华集团”的前台人物,也是孔祥熙博士的朋友。
意味深长的是,布里奇兹参议员不仅投票支持“院外援华集团”的政策,并就此发表演说,而且还为孔——宋王朝帮了一次大忙。。。孔令杰已经成为这个家族中最忙碌的一员,1950年尼克松竞选参议员期间,孔老头子派小儿子去洛杉矶,给这位参议员送去捐款和鼓励。他还劝说加利福尼亚州众多华人选民帮助选举尼克松。孔令杰的援助之手巩固了孔家与尼克松夫妇之间的支情。此后多年里,尼克松夫妇时常造访里弗达尔孔府。种种迹象说明,孔祥熙之居留美国,确实负有外交上的特殊使命,仿佛顾维钧是名义上的大使,而幕后活动则多半在于他。这正如他致报社函中云:“熙虽老退,然尚负有政府名义,在美亦为政府有所联系”。在留美的前几年,孔祥熙一直把自己的政治生命,寄托在老同学杜威身上。但杜威的命运不佳,被民主党的杜鲁门轻易地击败,孔的注下错了。此后他联络共和党的议员,利用杜威的关系,想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中发挥一点作用。然而,马歇尔集团以个人恩怨摒弃了国民党,先是艾奇逊发表了对中国的白皮书,华盛顿坐看中国大陆解放,司徒雷登也无能为力。接着,“中国游说者案”被民主党议员提出。老孔只能在纽约闭门不出了,长时期的缄默。直到1952年美国大选,在华尔道夫酒店有会客室的孔祥熙,才又活动起来,艾森豪威尔中选总统,他这一宝是押中了,因为杜威也在幕后支持艾。1957年11月18日,香港《新晚报》刊登一篇题为《孔祥熙在美国干些什么?》的文章,作者不但证实了孔居留美国的政治色彩,同时还披露了他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摘要如下:前两天晚上,在朋友某君家里遇到了一个新从纽约来的美国商人。他解放前在上海做进出口生意,和国民党政府的一些达官贵人很有交情,对于这些人的情形也相当熟悉。
我和他俩谈来谈去,忽然扯到了从1944年起便在纽约当“寓公”的孔祥熙。
据这个商人说,孔祥熙目前虽然没有担任国民党政府的任何职务,但却是代表蒋介石和美国参议员诺兰、众议员周以德这些人斟盘打交过的主要角色。此外,他和“中国委员会”的主持人鲁斯也经常来往。
“当然蒋介石得找他帮忙,”我不禁接嘴说“因为他那么有钱,可以掏腰包来垫活动费。”
“你这个假定可完全错了,”这个美国商人哈哈大笑,“H·H·孔在别的事情上可以通融,在钱这一方面可绝对不肯开玩笑。据我所知,他的活动费还是向台北实报实销的。最近,他不像去年那么活跃了,因为蒋介石没有发付足够的活动费给他。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他一贯的主张。”
接着,他又告诉我,孔祥熙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纽约度过,原因是:他的妻子宋霭龄在那里做股票买卖,已经成为股票市场上的一个第二,三流的大户。而他本人,为了想多活几年,遵照医嘱实行节食,大肚子已经不如从前那么凸出了。
听了这个商人口中的孔祥熙近况,谁又不会很自然地想起他过去在国民党官场中所闹的一些笑话呢?
他是山西太谷人,在美国留学回来后,曾经做过一个时期的青年会工作。由于把蒋介石和宋美龄撮合起来,他在国民党政府中的地位才开始扶摇直上。他和宋子文虽然都是蒋介石的至亲,可是蒋喜欢他的程度,远过于喜欢宋。理由很简单,他追随蒋介石这么些年,向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抗战初期,他在重庆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时,每逢主持行政院会议,他总得说一两句莫名其妙的话,惹得大家牙都要笑掉了。
记得在某一次行政院会议上,粮食部长徐堪报告了米价上涨的情形,希望行政院能够采取紧急措施,以便平定米价。孔祥熙坐在那里攒紧眉头苦苦思索了半天,与会的部长们谁也没敢出声,静待他的指示。
忽然间,他伸出胖手在会议桌上拍了一下,笑着说:“我可想出了一个办法——准保行得通!”
大家真以为他想到了什么高明的主意,所有的视线都投射在他的身上。
看到大家的神情,孔祥熙更加得意,摇头晃脑地接着说:“行政院可以马上下一道命令,鼓励大后方的人民改吃面包。这么一来,米价自然而然会跌下去。再说,重庆的面包总是做得不好。有了政府的倡议,将来的面包烘制技术一定蒸蒸日上,就可以得到外国朋友们的好评。还有,经过我多年的研究,外国人的身体比中国人好,就是因为他们吃面包,所以为了国民健康,我们也应该用面包来代替大米。。”
让他这么一说,所有的部长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接岔儿。
也是在那个时期,重庆的各机关工作人员聚赌之风甚盛,财政部直属的关务署尤其厉害,职员们常常在办公室里就打起麻将来。
这个消息传到孔祥熙的耳朵里,他决定以“部长”的身份,前往“训话”一番。关务署人员事先听到风声,大家都捏了一把汗。
在该署的一次纪念周上,孔祥熙果然声色俱厉,把全体人员大骂了一顿,认为他们在办公厅里打麻将过于不成体统。
可是等到话快说完的时候,他却咧开大嘴笑着说:“其实,打麻将可能看得出一个人的性格,输钱不着急的人,涵养一定好,也可以担当比较重要的职务。按照我个人的看法,将来选用人才,不妨让大家在一起打打麻将,哈,哈哈。。”
听到这时,台下的人们也全都纵声大笑。
现在,他在纽约负责和那些“援华派”的美国佬联系,不知道是否仍然利用打麻将,来判断那帮人的能力和品格?
五次成为新闻人物在美期间,孔祥熙有五次变成新闻人物。
第一次是在1951年6月间,美国国会为了调查麦克阿瑟事件,召魏德迈到场作证。当时魏德迈说,当国共战争发展到最(禁止)而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经济崩溃边缘的时候,他曾提给蒋介石一张名单,主张责令当朝权贵要捐献资产,以裕军费来源,可是蒋一看到孔祥熙名列前茅,就勃然大怒,蒋说名单上所列的都是他多年来的忠实干部,并不如外间所说的那么有钱。翌日美国报纸把魏德迈发言列为头条新闻,轰动全球。
在其后三年,孔氏在长堤所设的别墅,逃出了一个中国厨师,向法庭控告孔祥熙虐待,要求自由,并请美国予以政治庇护,此事也成为一个时候的花边新闻。从此可以发现,孔在多处设有公馆,穷奢极欲之致。但他不是用它来供自己享受的,而是他所负“国民外交”工作应有的安排,当时美国国会盛传有“台湾说客团”之说,与此有其不可分的关系。
同年春,香港出现了一本《孔祥熙传》,同时盛传孔要组党,并准备同陈诚竞选副总统,谣言满天飞,似乎煞有介事。后来事实证明,那是海隅有人想骗他的钱,故意布下这么一个圈套,孔本人绝无此意。他年高八十,饱经忧思,而台湾现状又是那样,试问还有什么好做呢?
1956年11月25日,香港《星岛日报》刊登两篇文章:一篇为社论,标题《维护纪纲、伸张正义、豪门权贵如要回国做官,须先受审判》;另一篇为副刊文章,标题《孔祥熙欲投机乎》。由于两篇文章中出现了“白华”、“天堂遗臭”及“皇亲国戚”等词,使孔祥熙大为震怒,便让其子孔令佩向香港高等法院民庭控告《星岛日报》毁谤,令其名誉受重大损失,要求赔偿不指定数目的损失费。此案开审时,双方俱延聘著名大律师两人出庭致词,原告以毁谤罪起诉,被告律师以原告人不亲自出庭及不在本港居住为词。此社会人士且多以谁方会胜诉为打赌的。由于双方所聘大小律师都为知名之士,故一般人估计,双方讼费可能超过七八万元,如此巨大的开销,使该案成为香港多年来最耸人听闻的一大讼案。1959年2月14日上午,香港高庭审讯后宣判,原告孔祥熙得胜,被告人须付赔偿费一万元并堂费。
到了1960年10月间,孔祥熙在美国的活动揭底了。那时美国进行大选,台湾当局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支持尼克松和肯尼迪竞选总统。肯尼迪的一个亲信华尔脱·品克斯特为此发表了一项长篇报道,说尼克松的竞选费用,都是孔祥熙的一位公子交给周以衡和诺兰的。此事未见台湾当局声明否认。孔样熙晚年,并没有忽视他的慈善家形象。一次,他到奥伯林参加奥伯林——山西纪念协会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并在学院里设立了奖学金。一位记者问关于他在美国有“5亿多美元”的巨额财产传说。他听后,眼圈都红了,这位老当铺掌柜摇了摇头,面带困惑的神情。他说,国民政府垮台之后,他损失了全部投资,现在靠微薄的存款过日子。这位年轻的记者,信以为真,同情地点点头,并作了记录。
蒋介石亲撰“事略”
1966年,孔祥熙86岁高龄时终于从“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岗位退下来,与宋霭龄一起搬进一所新居,宅址:长岛蝗谷非克斯巷。他的健康迅速恶化,有严重的心脏病。1967年8月,他被紧急送进纽约的一家医院,8月15日,他死在医院,时年87岁。《纽约时报》本想把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加以评述,但却蹩脚地写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