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

第31章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31章

小说: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遭到了朝中很多人的攻击,楚王就问宋玉是什么原因,宋玉给楚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人在郢都唱《下里》和《巴人》两首歌曲,有一千多个人能够跟着一起吟唱;后来这个人开始改唱《阳阿》和《薤露》,这两首歌就有些深奥了,能够跟着唱的人就少了一些;等到此人改唱《阳春》和《白雪》的时候,由于曲意过于高深,内容非常难懂,此时就没有几个人可以跟着唱了,数数也不过十几个人。宋玉用这个故事来比喻自己优雅高洁,朝中没有几个人可以跟得上他的节拍,便开始被人攻击了,大有曲高和寡的意思。

四字篇 第十四章(3)

后来人们就用“阳春白雪”来形容高深雅致的文学作品或者是艺术家。在文学界“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是一对反义词。

■ 扬扬自得

典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春秋时期,一天,齐国宰相晏婴乘车外出。他坐在车上深沉稳重,而他的车夫坐在前面宽大的车篷下,挥动鞭子策马而行,美得像要飘起来一样,很是得意。

车夫的妻子在街上瞧见后,回家后便劝车夫不要那样扬扬自得、仗势自恃。她说:“人家晏婴做齐国的宰相,声名在诸侯中远扬,可是我今天见他温良沉稳,一副志向远大的样子。而夫君您不过是为人赶车,却一副扬扬自得、了不起的样子,您觉得这样对吗?”

听了妻子的话,第二天,车夫就立即更正自己的态度,变得很是谦逊。晏婴听说后,认为他是可塑之才,后来推荐他当上了齐国的大夫。

后来,“扬扬自得”就用来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 仰人鼻息

典出《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东汉末年,统治中国四百多年的汉朝终于奄奄一息,快要灭亡了。汉献帝非常软弱,国家的大权都控制在大臣董卓手里。董卓气焰非常嚣张,横征暴敛,各地诸侯也纷纷征兵买马,肆意扩张。渤海太守袁绍,也派自己的心腹去冀州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自己。韩馥也是一个软弱的人。他听说把冀州让给袁绍可以使自己有了稳固的靠山,不用再和别人争争抢抢,还可以得到让贤的美名。考虑到种种的好处,韩馥就答应了使者将冀州让给袁绍。后来韩馥的长史耿武听到这件事情以后,劝说韩馥:“冀州虽然地处边远,但是冀州有十万大军,粮草也可以用十年之久,而袁绍孤军在海上,什么都没有,是要仰仗我们才可以呼吸的呀,如果我们给他断了奶,他很快就会死的,为什么要把冀州给他们呢?”

这件事情以后,人们就用“仰人鼻息”指代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 夜郎自大

典出《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汉武帝时期,滇国,夜郎族以及西南地区其他的一些小的国都归顺了汉朝,有一次汉武帝派使者出使西南地区,当使者到了滇国的时候,滇国的国君就问汉朝使者说:“你们汉朝和我们滇国比起来哪一个大一些呢?”而到了夜郎国,夜郎国的首领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夜郎国与汉朝相比哪一个更大一些?”滇国和夜郎国的范围都只是一个辖区,是州的一部分,而由于交通闭塞,滇国和夜郎国又都处于山区,他们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所以才问出这样的问题。滇国的国王和夜郎国的国君不知道汉朝的疆域是多么的广大,问出了这种没有可比性的问题,虽是为人所讥笑的,也并不能对他们进行责备。

这是一个笑话,然而“夜郎自大”一词却从此流传下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天,表示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 一鼓作气

典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春秋时,强齐发兵攻鲁。谋士曹刿得悉鲁庄公准备抵抗,面见庄公,并与庄公同车出战。两军长勺相遇,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鲁军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鲁庄公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势不可挡,齐军大败。

四字篇 第十四章(4)

等到鲁庄公要乘胜追击的时候,曹刿先下车细看敌军撤退的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望敌军退走的情形后才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大胜而归。战后庄公不明究竟,曹刿说:“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齐军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后来,我又担心敌军佯退,怕有埋伏,但看了他们混乱的车辙和放倒的战旗,我就知道他们溃不成军了,所以建议大王追击。”

后来人们便用“一鼓作气”来表示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把事情一下子做完。

■ 一见如故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君主派公子札到各国访问,以示通好。

公子札到了郑国,见到了郑国的大臣子产。两个人虽然是初次见面,却谈得十分投机,像旧相识一样,很是亲密。经过一番交谈,公子札很佩服子产的执政能力,也很倾慕子产的为人风格。为了表示对子产的尊崇,公子札送给了子产一条白绢大带,子产也回赠给公子札麻布衣服,以示友好。

过了几天,公子札辞别郑国,转道出访卫国。临行前,公子札对子产说:“郑国国君生活过于奢侈糜烂,这样灾祸会将临到他头上的。贵国的政权到时势必会落到您的手上。您执掌政权,要用礼仪谨慎行事。要不然,郑国将会覆灭的。”子产听了公子札的提醒,心里十分感激。

“一见如故”亦作“一见如旧”指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两个人情投意合。

■ 一箭双雕

典出《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长孙晟,武艺精湛,先是在北周做官,北周亡后又为隋朝效力,深得隋文帝赏识。长孙晟时任北周卫上士,突厥君主摄图向北周求亲,北周君主将赵王的女儿许配给他,长孙晟参加护卫。在途中,摄图发现长孙晟的箭艺高超,对他非常器重,后来常与他一起狩猎。在一次狩猎中,摄图看见空中盘桓着两只雕,互相捉咬。摄图想趁机考验一下长孙晟的箭术,于是取出两只箭,让他大显身手,长孙晟将双箭趁两只雕未分开之际一起射出,双雕应声从空中而降,观者拍手叫绝。

后来人们便以“一箭双雕”来形容做一件事可以得到两个好处,比喻一举两得。

■ 一毛不拔

典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战国时期的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当时有一位名叫杨朱的与墨子作对,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一次,杨朱偶遇墨子的学生禽滑厘,禽滑厘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若是能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吗?”杨朱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解决的了的。”禽滑厘道:“如果真的拔你一根汗毛天下便能安定的话,你愿意吗?”杨朱不再说话。孟子说:“杨朱主张的是‘为我’,让他拔一根汗毛来利天下,他也是绝对不会干的,墨子兼爱天下,即使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他也愿意。”

四字篇 第十四章(5)

后人自此便用“一毛不拔”来表示极为吝啬的人。

■ 一鸣惊人

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口才很好。齐威王即位后沉迷于酒色,各国的诸侯趁机来侵犯。

淳于髡见到齐威王,隐晦地说“大王,某国王庭有只大鸟,三年它既不飞翔,也不鸣叫,这是为什么呢?”齐威王明白他这是在劝谏自己,就说:“这只大鸟,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天;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人。”为了实践自己说过的话,从此,齐威王开始认真整顿国政。

首先,齐威王召见全国的官吏,给予奖惩,并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此后,后世便用“一鸣惊人”来表示平时表现平庸,但后来却一下子作出非常惊人成绩的人。

■ 一诺千金

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曹丘至,则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之间哉?”

秦末,楚地有个人叫季布,性情耿直,侠义好助。身为项羽的部下,楚汉相争时,季布曾几次为项羽立下大功。刘邦称帝后,不计前嫌封季布做了河东太守。

季布有一个同乡,名字叫做曹丘。这个人擅长辞令,能言善辩,一向喜欢讨好巴结权贵以获得钱财,季布一向不屑他的为人。曹丘听到季布当了太守就前来拜访,季布本想给他一个教训的,见到曹丘后就阴沉着脸。曹丘先前听人说过季布不喜欢自己,所以他见到季布后就说:“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之类的话,正是由于我的宣传,天下人才知道了您的名字,况且我们还是同乡,您为什么这么不接受我呢?”季布听了大悦,便留他作为贵客,并以厚礼相赠。

此后,后人便用“一诺千金”来表示说话算话,极讲信用。

■ 一抔黄土

典出《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张释之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官,任公车令时,有一次太子与梁王共乘一辆车行至司马门时,没有按规定下马步行,张释之上前加以制止,并立即向皇帝举报,后来皇太后下特旨,才允许太子及梁王入宫。

后来,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九卿之一的廷尉。一次,汉文帝出巡车驾经过渭桥时,有人惊了驾。皇帝很生气,命人将这件事移交廷尉定罪,张释之按法律规定处以罚款。不久,又有人偷窃高帝庙中的一只玉环,事发被捕后,张释之将小偷判处死刑。文帝认为应将小偷的全家处斩。张释之说:“破坏皇帝陵墓才犯灭门之罪,如有人偷挖皇陵一把土(取长陵一抔土),您将用什么法律加以惩处呢?”皇帝最后批准了张释之的处理意见。

后人自此以“一抔黄土”借指坟墓或是没落、渺小的反派势力。

■ 一身是胆

典出裴松之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作的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亲率大军驻扎于汉中。有一次,曹军粮草运至北山下,黄忠率兵去夺,过了好长时间也没回来。赵云于是率少数兵将接应,没想到中途突然和大队曹军相遇。赵云率部突击敌阵,将敌军打散后退回营寨。曹军反应过来后重新汇合,追至赵云营寨。赵云入营之后打开营门,兵将入营,表面不再保持战斗的状态,曹军怕中计不敢进攻,于是就开始撤退。此时赵云营内战鼓齐鸣,鼓声震天,并放箭射向曹军。曹军惊慌失措,惨败后落荒而逃。

四字篇 第十四章(6)

次日,刘备听说后,来到赵云营寨,察看前一天留下的作战痕迹,很高兴地称赞道:“子龙真是一身是胆啊!”于是,刘备大摆宴席,为赵云庆功。军中将士皆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也作浑身是胆。

■ 一往情深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东晋名将桓伊曾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大军,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赫赫功勋。后因战功升迁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

名将桓伊十分喜欢音乐,甚至自己会作曲,并且善长吹笛,桓伊每当听到喜欢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随之击节而合。时任宰相并亲自指挥了“淝水之战”的著名文人谢安也非常喜爱音乐,于是两人经常相约谈论音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