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

第25章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25章

小说: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融等人听说刘秀做了皇帝,就想归顺刘秀。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未能及时沟通。而刘秀也很欣赏窦融的才能,想同窦融联合,于是派使臣去见窦融,还带了封信,信中说,除朝廷和窦融之外,还有益州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器,他们都野心勃勃,想称王称霸。在此形势下,窦融的地位举足轻重,对统一全国起着关键作用。窦融接到刘秀的信,欣喜万分,表示一心一意归顺朝廷。

“举足轻重”指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 开诚布公

典出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诸葛亮决定攻打魏国,要先派大将去镇守街亭。参军马谡主动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但是,马谡刚愎自用,结果丢失街亭。危急中,诸葛亮以空城为计,度过了危难。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见到马谡的首级后,痛哭不已,蒋琬问他,马谡死有余辜,为什么这么伤心,诸葛亮说:“先帝曾告诫过我,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我没听从,真痛恨我的糊涂啊。”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

陈寿在《诸葛亮评论》中称赞诸葛亮公正严明,并勇于承担责任。

“开诚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 开门揖盗

典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张昭对十八岁刚刚死了哥哥的孙权说:“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公元200年,孙策在一次射猎中被刺客暗杀。死前,他把18岁的弟弟孙权托付给谋臣张昭等人,把割据江南、争夺天下的重任交给孙权。孙权因为兄长的死去十分伤心,张昭劝慰他说:“公子啊,难道现在是哭泣的时候吗?如今犯法作乱的人正与咱们竞相角逐,豺狼们到处行凶作恶,而您却哀伤去世的亲人,顾全什么礼仪制度,这正像打开房门恭请强盗进来,这种做法,算不上仁义之举。”于是,张昭换下孙权的丧服,搀扶孙权骑上战马,到各军营去视察。

“开门揖盗”指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致祸患。

■ 空洞无物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四字篇 第九章(4)

周顗,字伯仁,是东晋的一位大臣。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华。他酷爱喝酒

,有时一人就能喝一石,整天都醉意朦胧。周顗的脾气很好,性情宽厚,对人十分友爱。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弟弟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蜡烛朝周顗投了过去。而周顗只稍一躲闪,脸色依旧十分平静,一点也没有生气。

因为周顗的这些长处,丞相王导很是重视他,同他保持着相当亲密的关系。有一次,王导和周顗谈得十分投机,越谈越高兴。谈着谈着,王导高兴之余,索性把头枕在周顗的膝上,用手指着周顗凸起的肚子问道:“你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

周顗挺了挺身子,摸着自己的肚子,诙谐地说:“这里面吗?什么也没有,‘空洞无物’。不过,像您这种人,倒也能容得下几百个。”听了周顗的话,王导也并不生气。

“空洞无物”指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没有东西。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或不切实际。

■ 口若悬河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义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郭象,字子玄,晋代河南人。郭象少年时代就颇具文采,爱好道学,喜欢读《老子》《庄子》,曾为《庄子》作注,极善谈论伦理。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朝廷听说了他的才能,几次派人请他去做官,他推辞掉。最后实在推辞不掉,就去朝廷做了黄门侍郎。由于他学识渊博,说什么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人们都很喜欢听他讲话。

郭象清谈时,总喜欢手里拿着玉柄麈尾,十足的高士风度。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赞扬郭象说:“郭子玄语义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意思是说,“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口若悬河”指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 脍炙人口

典出《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羊枣,也名黑枣,黑色的果实,比柿子甜,又没有柿子的涩,很好吃。脍炙,指炒肉末。

孔子的弟子曾哲爱吃羊枣。曾哲去世后,他的儿子曾参出于孝心,就不忍心吃羊枣了。公孙丑就这种现象向孟子请教:“老师,炒肉末和羊枣,哪一样好吃?”“当然是炒肉末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炒肉末的!”

公孙丑又问:“既然炒肉末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炒肉末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炒肉末,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说:“炒肉末大家都喜欢吃,而羊枣只是个别人喜欢吃。人们尊重父母和君主,不称呼他们的名字,却可以称呼他们的姓。姓是整个家族共同使用的,而名字却是他一个人用的。”

以后,人们就用“脍炙人口”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四字篇 第十章(1)

■ 狼子野心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春秋时期,楚国司马子良生了个儿子,起名叫子越。子良的哥哥令尹子文说:“你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杀了。你看,这个孩子有熊虎的形状,豺狼的声音。如果不杀掉他,他一定会毁掉我们若敖氏家族。俗话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下不了狠心把自己的儿子给杀了。

子文临死的时候,把全家族的人都叫来说:“子越要是掌了权,你们就赶紧离开楚国逃命吧,以免遭到灾祸。”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子越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不久,子越在楚穆王面前百般进谗言,说斗般的坏话,后来子越顶替斗般当上了令尹。楚穆王死后,子越趁机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这年秋天,子越带领若敖氏的人同楚王作战,几次交战后,若敖氏就被楚王的军队灭掉了。

“狼子野心”指狼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 老马识途

典出《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公元前663年春天,山戎又犯燕国,燕国抵挡不住,就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明白,山戎若侵占燕国,必然又要攻打齐国,所以就与相国管仲、上大夫隰朋等大臣,率领大军北伐山戎。

由于是春天从齐国出发,班师凯旋时已经是冬季,路上的物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迷失了行军的路线。管仲说:“老马的聪明智慧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于是就选择了一匹齿龄长的老马,解脱了它的缰绳和鞍具,放任它自由自在地往前走。就这样,齐军跟着老马,找到了返回的路。

“老马识途”指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 老生常谈

典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飏曰:“此老生之常谈。”

三国时,曹魏的侍中尚书何晏位高权重,风光无限。一天,他和朝中大臣邓飏吃饱喝足后,闲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才思敏捷,通晓占卜术,在当时小有名气。

何晏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这几天,我接连梦到有十来只绿豆蝇聚在鼻子上,怎么也轰不走,这是什么预兆?”

管辂想了一想,说:“这个梦不是祥兆啊。君侯您权倾朝野,势力庞大,很多人都畏惧您的威严,却极少有人对你感恩,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啊。”他接着说:“梦中的绿豆蝇预示着有轻率狂徒正在伺机谋害您,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多以仁慈之心待人啊。”何晏对管辂的话颇为不悦,不耐烦地说:“我看你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说的全是‘老生常谈’。”

“老生常谈”指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 乐不思蜀

典出晋裴松之的《汉晋春秋》为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作的注引: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四字篇 第十章(2)

司马懿攻占了蜀国,蜀汉宣告灭亡。做了42年的皇帝刘禅,全家被司马懿押解到了洛阳。一天,司马懿宴请刘禅,与宴的人都为蜀亡而伤心,而刘禅却谈笑自如。司马懿见状很是不解,对尚书令贾充说:“人没有情义,怎么能到这种地步?”贾充说:“要不是这样,您怎么能灭掉蜀汉呢。”

有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思念四川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随侍刘禅的郤正听说后,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着回答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没有一天不想念的。’”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还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司马昭于是说:“你的回答怎么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睁大眼望着司马昭说:“是,正像您说的那样。”左右的人都笑了。

“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含贬义。

■ 落井下石

典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两位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中,就有两位。韩愈长柳宗元七岁,而柳宗元却死在韩愈之前,只活了46岁。

韩愈是柳宗元的好朋友。柳宗元去世后,韩愈责无旁贷地写下了《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在铭文中先概括了柳氏先世的事迹,然后叙说柳宗元仕途的不幸和文学上的成就。当年柳宗元被贬柳州,刘禹锡也同时被贬往播州,当时播州新建,地处偏远,生活艰辛,而刘禹锡还有高龄老母。于是,柳宗元不避罪上加罪的危险,上书朝廷,请求以柳州换播州。

对此,韩愈在铭文中指出“呜呼!士穷乃见节义”。这是韩愈给柳宗元崇尚仁义,忠厚待友的崇高评价。接着,笔锋一转,开始描述小人的行径。这些人平时和睦相处,称兄道弟,一旦遇到蝇头利益,便翻脸不认人,“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就如同看到要掉进井里,不仅不去拉一把,反而把他挤下去,还往井里扔石头。

“落井下石”指看见别人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也作“落阱下石”。

■ 马首是瞻

典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春秋时,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晋悼公联合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联军的指挥官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联军到达秦国边境泾水的时候,担心过去后受到秦军的伏击,都不肯渡河。联军人心惶惶,畏缩不前。后来,由郑、卫两国带头,联军总算渡过了江。

晋悼公以为,十二国的联军杀到秦国边境,秦国至少会求和。没想到秦国已经了解联军心气不一、步调不齐,已经严阵以待。荀偃对联军下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明天鸡一叫就套好战车,把水井填了,把把土灶平了,看我的马头行事。

荀偃的命令,受到一些诸侯的怀疑,魏军首先撤军了。魏国一撤,联军势如雪崩,纷纷撤军返回领地了,联军伐秦无果而终。

“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