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小麦加油-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潜家所有人为新房高兴地奔波忙碌着,为材料的获赠与工程的受助欣喜不已时,除了杨勇,没有人知道,杨氏一门在送出这些东西时的酸涩心理。
那一天,在范英俊家商量停当各项事宜,杨勇赶着末班车急急回了南江。杨家爷爷回到家后,和红着眼的杨家奶奶相顾无言。老两口迟迟用了饭,辗转反侧,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杨家爷爷就拨通了去罗店的电话。于是,中午吃饭时间,几位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就齐齐聚在了华阳的餐桌上。
和历来所有的家庭会议一样,仍旧是杨家爷爷做的开幕词。
“昨天,老2来华阳了。说是暂时没能力在城里买房,想先把南江的房子拆了重建。尽管不乐意,但我们也只能同意。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跟你们商量个事儿。你们一众兄妹中,唯有对老2,我没有做到尽心尽责。他是你们爷爷最疼宠的孙子,到头来却世事弄人流落到了外头。于老2,于你们爷爷,我和你母亲都有愧啊……”
杨氏兄妹听了唏嘘不已。杨家老2就是杨家老爷子的心头疤,平时不觉得,但敏感的时候随便碰上一碰,就是伤心一大把。是以,大伙儿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劝说,只得静静听着老人家继续说下去。
“我和你母亲昨晚一宿没睡好,想着老2既然下了决心在南江盖新房,那我们老两口怎么说都得支持一点。这些年,把老龙湾的大水塘租出去,我们也攒下了几个钱。老2他没要罗店的东西,我和你母亲也早就琢磨着另外补点。现在我们有意把那点钱交给老2家,盖房子出份力,留给小海也是个念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意见?”
杨氏兄妹听了恍然大悟,都长长松了口气。餐桌上的气氛顿时明朗起来,大家漫不经心。齐齐动手,埋头就是大快朵颐。该吃菜的吃菜,该喝酒的喝酒,就是不置一词。杨家媳妇也都是聪明人,眼珠子滴溜溜一转,马上就明白杨家老两口为的是顾及她们的心情。对自家儿子女儿说话,他们从来都是“圣旨口”,哪用得着这么拐弯抹角。
作为长媳长嫂,杨家大媳妇很识时务,忙堆着笑说:“老爹老娘你们的钱,自己作主就行,哪用得着过问我们。我们长房虽然不富,但日子还过得去,现在哪会吧唧你们那点钱……说起来,我们也是占了几位兄弟的便宜,二弟、四弟、五弟都没要罗店的东西,房子、山和田地现在都让我们和老三家接了。这几年我们家种瓜种水果批发着卖,钱赚得还可以,虽然比不上城里的几位,但比二弟家轻松多了。盖房子是大事,我们家理应也该支持一份。”
“可不是么?我们罗店盖房子的时候,二哥回来可没少出力。现在该轮到我们帮他们家一把了。”老三媳妇也是笑吟吟地跟进。
老五媳妇季丽芳比较腼腆,不似两位嫂子能说会道,只轻轻说了句:“我家的事向来都是杨顺作主,他说好就行,我没意见。”
杨家老两口听了欣慰不已,满口称赞媳妇们体贴入微,尤其是对大媳妇,更是满意得不得了:“弓剑他娘,你这么顾大局识大体,为底下兄弟姐妹们考虑,是我们杨家之福啊。把罗店老家交给你我们很放心。都说长嫂如母,你们以后凡事都要听听你们大嫂的意见,知道吗?”
“知道了。”杨氏兄妹满口应下,继续向一盘盘美味佳肴进攻。
普普通通一句夸奖的话,羞得杨家大媳妇红云满面,直摆手:“不敢当,不敢当。咱们自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现在是咱们帮二弟,以后二弟生活好了,我若想在城里给弓剑买房的话,他也一定会上前帮忙的。大家齐心,互相帮助,才好办事情嘛。”
这时,肚子垫了五分饱的杨顺放下了筷子,环视了一圈说:“其实二哥家并不缺钱。我更想做的是表达一份心意,我上高中时家里困难,兄弟姐妹多开支也大,学费大部分都是二哥帮我付的。二哥这份情,我领了!小麦的事我会全力以赴帮她办好。二哥盖房子我也会出一份力,为的是告诉南江的人,二哥背后有咱们顶着,谁都甭想动他一根毛。”说到激动之处,嗓门不由提得老高。
杨水莲拍了拍旁边小哥激动的肩,也柔柔地开口了:“二哥若知道你这么想,会很高兴的。我也一样,小时候,二哥给了我不少零花钱呢。早在二哥委托我家帮忙时,我就打电话跟四哥、姐姐商量过了。四哥出大头,我和姐姐在后面跟进。”
“你们家不是出人力了吗?那钱就甭出了,总不能由你老幺撑大头,我们长房跟尾吧。”杨家老大道。
他的问题立马得到了范英俊的解释:“我们其实没帮多少。人手大部分从其他工头那里借的,机器工具也只是空着的时候拉下去用一用,二哥坚持要按市场价算给我们费用。他请我们帮忙,为的是工程质量多份保障。”
“能理解。”杨顺微微点了点头,对自家二哥的犟脾气再清楚不过。从不肯占自家兄妹一分便宜,自尊心强烈到固执的地步,对道理原则的坚持都可以作示范上教科书了。在如今这个熙熙攘攘名利纷争的社会,这样的性格,真不知道是福是祸。好比当年和老爹的关系,明明是没有隔夜仇的亲父子,摊上了他那几近执拗的牛脾气,竟搞出了离家出走的事情。尽管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为人处事都成熟圆滑了很多,但骨子里的那份执拗还是一点都没变。
“你们看这样行不?以二哥的脾气,给他钱,他以后肯定还会勒紧裤带,攒了还回来。要不,趁现在还没开工,咱们直接送材料好了。把钱都交给水莲夫妻,他们熟悉情况,找个好的供货商,直接给南江发材料。”
杨顺的提议,立马得到了众人的一致称好。
看到儿女们这么团结互助,杨家奶奶欣慰地笑了,眼里不知不觉却又噙满了泪花:“这盖了新房啊,你们二哥的根算是一辈子都要落在南江了……”
“不会的。二哥不是说了吗?先把小侄子小侄女培养出来,以后赚了钱会第一时间在华阳买房的。小麦以后肯定会到华阳来,二哥买房是迟早的事,我们兄妹一定会聚到一起的。”杨顺宽慰着老母亲。
“是啊。娘,你看你,这华阳到南江,公路越造越好,两个小时就到了。二哥会常常带小海来看你的,你身体吃得消,也可以随时坐车过去看他们。很容易的事。就这么点距离你就舍不得,小心老四吃醋。他们大老远的隔着半个地球,三个小孙子常年不见,都没见你这般舍不得……”杨家老三还是一如既往地嘻皮笑脸,吃饱喝足,闲闲打趣起了老母亲。
杨家奶奶破颜为笑,小声地嘟囔着:“我也没日没夜地想他们呢。”
杨家的午餐时间飞逝而过,众人都还得赶回去上班上工,见事情商量得有眉目了,杨家爷爷醒了醒嗓子,老规矩地做起了总结陈述:“今天你们大家能这么说,我们老两口很高兴。不管是老2,还是你们之中的谁,以后有了困难,就都要像现在这样相亲相爱有商有量。老祖宗的话是不会有错的:‘兄妹齐心,其利断金’。只要你们七兄妹团结友爱,勤劳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火的。做兄妹,有今生,没来世。这份情,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知道吗?”
“知道了。”嘎嘎,一群中年男女在精神矍烁白发苍苍的杨家爷爷面前,被训得宛若小学生一样。
第二卷 123众人拾柴火焰高
123众人拾柴火焰高
潜小麦预料得神准。这个暑假,潜家真的出了三个非洲小劳工。
劳动力预备军潜小海,义不容辞提前上岗,接手了潜家爷爷手里的羊群,成了名副其实的羊倌。每天,他都会把羊群赶到水草丰美的溪边小山坡放任吃草。然后,凭着一身游任有余的水性,水里来水里去,为每晚的餐桌贡献一道鱼虾。
潜小茉被留在了家里当跑腿兼传声筒。一会儿跑出去买肉买菜,一会儿到地头拿葱拔蒜,一会儿到到施工现场送茶续水……整天马不停蹄,走路一阵风,就差两个风火轮,便成女哪吒一枚了。
年龄最大的潜小麦自然也不会闲着,施工事宜有杨勇和范英俊把关接手,师傅们都是技术熟稔的老手,设计图上各项布局也很合理,轮不上她操心。她每天要做的就是在厨房打下手,外加伺候家里三头嗷嗷待哺的猪哥。
饶是如此,每天入夜,不等全部收拾停当。潜家三姐弟就禁不住哈欠连连。草草洗漱,倒头就是一觉到天明。第二天天朦朦亮,一切又是循环往复。几天下来,浑身黑不溜丢,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非洲小劳工。
现在,潜小麦正拿着剪刀,在蕃薯地里与一干生机勃勃、又枝枝蔓蔓交错纠结的蕃薯藤相搏斗。炎炎夏日里,早上九点多的太阳已经开始发威,随便一动就是挥汗如雨。两簸箕的蕃薯藤拾掇好,她的T恤后背早已变得汗湿。
潜小麦望日长叹:“猪哥,人们都骂‘你笨得像头猪’,这真的真的是历史奇冤啊。”你不笨,你最大的特点分明是那永远都填不满的大胃口,好不好?光是我每天四大簸箕的蕃薯藤都不够你打牙缝滴说。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农活干下来,潜小麦不由有些腰酸背疼,力不从心。想到父母数十年如一日都是如此支撑着家庭,心疼之余,一股钦佩油然而生。暗暗思忖,只要再忍几个月就好,等过了1997,一定要把农活甩掉。
正埋头琢磨着,身后传来了隐隐的脚步声。转头一看,却看王志高一个跃步跨上自家山地,身后还跟着壮壮的邹佰琼。如果说这个年纪的男生大部分都在往高里拔跟头,那么邹佰琼越近则有向横里发展的趋势。
“Hello,佰琼少爷,好久不见。”潜小麦朝王志高笑笑。率先跟邹佰琼打招呼。
“Hello,潜大小姐,你还记得小的啊?每次回家都藏在屋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咱都快一个学期不见了吧?”邹佰琼挥把汗,先发制人地咄咄发问,跟在王志高后面,动手帮忙扯蕃薯藤。
“嘿嘿,这不是每次回家,时间都要掐分算秒嘛?不过你放心,你的大小事迹我全都时刻关注着哦。”潜小麦一脸无辜。
“你们怎么上来了?有事情快去办吧,这点藤我自己慢慢能搞定。”
“等你慢慢吞吞搞定,你家猪都要饿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了。”邹佰琼毫不留情地打击她。
成语学得不错嘛。潜小麦扁扁嘴,自动屏蔽,询问的目光探向王志高。
王志高手里忙活着,抬头回答她的疑惑:“我们上个星期在孙红梅家成立了学习小组,大家都想趁暑假好好赶一赶,算是提前为中考作准备。看你家那么忙,本不好意思麻烦你的。但孙红梅从你班复印来的资料,很多我们都不会做。所以。大家都想请你过去一起学习。若遇上问题,麻烦你给我们解析一下。”
“能不能先把疑难题攒下,放到个把月后,我集中再给你们解析啊?”潜小麦面有难色。
“你是担心家里忙不过来吧?”王志高问:“这个你放心,我们都帮你考虑周全了。刚刚,我妈和佰琼妈妈已经去你家帮忙了。以后她们也会轮流着去的。”
邹佰琼在一旁点头如捣蒜:“是的是的,李梅君妈妈、陈祖平妈妈、孙红梅妈妈、杨超妈妈、林妙妈妈也都说好了,她们会排着时间轮流去帮忙的。”
“这怎么好意思呢?这些日子,你们爸爸已经轮流来帮忙了。”
“那是应该的。我们家盖新房时,你爸爸也过来帮忙了。这次你家还特别请了工程队,施工设备先进多了,我爸爸他们并不需要出太多力气。”
在南江村,盖新房时,村民们有互相帮助的习俗。
但凡一户人家盖新房,附近几个村落有交情的人家都会抽空过来帮几天。这时候,主家只要提供饭菜烟酒,并不需要给工资,俗称“人情工”。这对盖房时支出庞大、捉襟见肘的一些人家不能不说是得力帮助。精明的人,有时还会在本子里记上一笔,看自己历年来积了多少“人情工”。等材料费攒够了,再翻翻“人情工”记录本,若条件具备的话,也就马上开工了。这个时候,以前受过“人情工”帮助的人家,就会纷纷前来帮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的,也会以红包代替。
在南江,历来如此,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民间互助行为吧。
看潜小麦还在沉疑。邹佰琼不由有些紧张:“是不是我们南江的同学基础太差,你不愿意教呢?那些资料,我们大部分都不会做,解析起来……应该挺麻烦的……”
“没有没有。我只是觉得让阿姨们帮忙干活很不好意思。”潜小麦急急摆手。
闻言,王、邹两人如释重负,终于圆满完成众人交给的任务了。
邹佰琼不由提高嗓门,豪爽夸张地挥了个手势:“这你就放心好了。我只跟我妈稍稍一提,她立马就同意了。她还说,只要对我学